沈曾植的碑帖收藏与金石朋友圈
【中华收藏网讯】“金石书画”第三期,目前正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展出。展览共分碑帖、书法、绘画、篆刻四个单元,其中碑帖单元展品,为海日楼旧藏专题。
不可忽视的海日楼碑帖收藏
海日楼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书家沈曾植(1850—1922)的斋号。与沈曾植近世以来声名日隆的学问、书法相比,海日楼的收藏却鲜为人所知。而其南宋拓《姑孰残帖》、初拓隋《宁贙碑》、明拓唐《圭峰定慧禅师碑》等,从版本角度看,均可列入善本之列。
这些拓本上多有沈曾植批校题跋,内容或评其书法优劣,或考其版本源流,或校其笔画差异,有的还是借来善本校勘后所记。作为晚清书坛碑帖融合实践最为成功的代表性书家之一,沈氏“专用方笔,翻覆盘旋”(沙孟海语)的创作风格,对后世影响极大。比较而言,碑帖题跋带有明显日常书写性质,往往别具风味,向我们展现了沈氏书风的另一侧面。
“海日楼旧藏碑帖”专题,选刊了浙江省博物馆藏拓本五十二种,上海图书馆藏拓本五种,嘉兴博物馆藏拓本一种,共计五十八种。
沈曾植的“金石朋友圈”
当然,沈曾植本人获赠的拓本也不在少数,本卷收录的海日楼藏拓中,即有多种出自友人所赠,借此也可窥当年海日楼“金石朋友圈”之一斑。
同光年间的北京金石藏家,公认以潘祖荫为翘楚。大盂鼎铭文拓本轴,即为光绪十六年在潘祖荫滂喜斋中宴毕后获赠之物。大盂鼎是潘氏青铜器收藏中的第一重器,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郿县,同治十二年,左宗棠以重金购得后转赠潘祖荫。据叶昌炽所述,此鼎归潘后,拓本颇不易得。海日楼藏此本的获赠时间是在光绪十六年。
此外,还有罗振玉所赠拓本二种:曹魏皇女墓记残石、北魏张安姬墓志,均有罗氏题跋;东汉孔彪碑、北魏刁遵墓志拓本册,前后有陶濬宣题签及观款;宋黄庭坚、欧阳修三游洞题名拓本横幅,系黄绍箕赠本,有黄氏长跋;晋桓仪长子墓砖拓片轴,此砖光绪三十二年(1906)南昌出土,由时任江西巡抚的吴重熹(吴式芬之子)手拓见赠,有沈曾植题跋二行,皆可谓当时海日楼金石交谊之见证。
作为沈曾植早年的金石至交,袁昶对沈氏的学识与鉴赏眼力,颇为服膺,视之为“今之杨南仲(北宋金石名家)”,又戏谓之为金石、古书中之“包打探”,从中也可见沈曾植的收藏鉴赏之卓越能力。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万象维新】迎春展拉开帷幕
- 金蛇献瑞·书香迎春 阿克陶县书画展活动火热开展
- 文化中国行丨故宫博物院携手浙江省博物馆 百余件文物演绎“一茶一世界”
- 弘仁元2025迎春藝術品拍賣會预展
- 墨香润兵心 书画映豪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组织“名人名家进军营”书画展活动
- 潮起自贸港——海南画派优秀美术作品全国巡展(海口)开展
- “感恩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达州市第二届残疾人书画艺术作品展开展
- 丹青不渝 明德惟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书画小品展开幕
- “清风润心 廉洁明志”上城区职工书画展今日开幕!
- 中华同根 水墨情深——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展在天水举办
- 变化中的信心,第十一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即将开幕
- 第二十届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禅意丹青”书画展开展
- 弘仁元2024秋季拍卖会拍卖预展
- 修武县教体局关工委举办“血脉传承——我的家风家教”书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