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历史
【中华收藏网讯】如果你没去过大英博物馆,来看看《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它能让你先睹为快;如果你去过,还是来看看《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它能让你知道得更多。这本被《纽约时报》盛赞其为“空前绝后的贡献”的书,通过大英博物馆100件馆藏文物来讲述历史,让人大开眼界。
该书由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亲自撰写,动员100多名馆员、400多名专家,编撰时间长达4年。区别于其他历史书籍的书写形式,《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通过文物来讲述历史”,从进化史、文明史的角度看人类发展的进程和人类文明的未来走向。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馆藏中精选了100件最具代表性的藏品,用触手可及的具体文物作为支撑世界历史的基点,结合历史背景,对这些藏品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介绍,并力图还原隐藏在其后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中有不少“中国元素”,包括中国西周康侯簋,中国铜钟,汉代的漆杯,女史箴图,传丝公主画板,唐代墓葬俑,元代的大卫对瓶,明代的纸币,清代的玉璧以及现代的太阳能灯具。这10件藏品在时间轴上的分布非常均匀,由此也可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断绝。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东晋 绢本绘画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世上仅存两本,其一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另一幅就被大英博物馆收藏,它本为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藏在圆明园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中盗出并携往国外。
中国西周康侯簋。青铜簋,发现于中国西部,约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1000年
“簋用于向祖先及过往致敬,同时也用于强调现世的皇权。”康侯簋直径约27厘米,带有铭文:“王来伐商邑,延令康侯啚于卫,沬司徒疑眔啚,作厥考尊彝。”
中国汉代漆杯。发现于朝鲜平壤附近,公元4年
皇帝需要将领的绝对忠心,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之一便是赠送他们能体现皇帝威仪的物品。这只漆杯,很可能是公元4年左右,汉朝皇帝赠送给他在朝鲜的一位将军的礼品。漆杯为木制,椭圆形,直径约17厘米,大部分碗体由红棕色的漆层覆盖。
明代纸币。来自中国,公元1375年至公元1425年
在世界上大多数地方还在使用金币、银币和铜币时,某个中国人发明了纸币,成为人类历史上一项革命性的发明。图中纸币,中国人称之为“飞钱”,用桑穰制作,比A4纸略大,最顶端印有六个大字:大明通行宝钞。
环形玉器。来自中国北京,制于公元前1200年,题刻于公元1790年
此类玉璧为质地精美的素面圆盘,中央有孔,常在中国古墓中被发现。乾隆在这块玉璧上题刻了很多诗句,表达自己对这块古物审美与研究的同时,创造出一件新的艺术品。此外,乾隆以这种方式展现了对中国古文化的继承,具有政治含义。
通过100件实物来说明,这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写历史的方式。首都博物馆馆长郭小凌坦言中国的学者或博物馆做不了,也没有那么多世界各个文明的遗产收藏。书中20多个单元把世界史上各个地区空间和时间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基本都包括进去了。从埃及两河流域,印度、希腊、中国、罗马,然后欧洲的中世纪、基督教文明、奥斯曼土耳其、伊斯兰,按照时间顺序下来,日本、越南、包括大洋洲澳大利亚。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格雷戈在前言当中说“人类史是一部发明与创新史,用文献来还原历史有相当大的局限性,然而通过藏品,不仅文字发明以前的远古先祖可以通过自己制造的工具讲述自己的故事,一些历史上被淹没的弱小民族也有机会通过藏品发出自己的声音。”郭小凌认为该书在平衡和公平,以避免人们认为的西方中心论这一点上做得确实很好。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国 家: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先看先知!
- 国家为艺术品投资“开绿灯”
- 2025开启艺术品市场黄金时代,下一个五年,你准备好了吗?
- 重磅!艺术品动产,已通过国家法律法规,抵押合同范本或出炉!速读!
-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艺术品市场的新时代
- 2025年中国数字藏品行业发展历程、相关政策及产业链
- 国家文物局:民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未来几年或将成民间文物翻身之年!
- 重磅!古玩界最新政策来啦,马上发生的15个大变化!
- 文物唯有流通起来变现: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收藏保护行列
- 央视:各大银行艺术品抵押贷款全面试行!
- 未来3年, 艺术品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 大量热钱拥入艺术品市场,古董是衡量自己的经济实力重要依据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银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获通过:艺术品抵押贷款真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