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线申遗已确定14处遗产点
【中华收藏网讯】昨天,由市政府办公厅和市政协提案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直播访谈节目中,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透露,中轴线申遗坚持“保护为主、科学管理”的理念,确定了永定门、先农坛、天坛等14处遗产点,力争在2030年基本达到申遗要求,确保到2035年内实现申遗目标。
同时,中轴线“提亮”工程将通过货币补偿、配给保障房、就近平移等降低人口密度,改善基础设施,努力留住老北京、老街坊,腾退文物将最大限度开放。
中轴线覆盖65%老城
中轴线到底有多长,覆盖面有多大?市文物局给出答案:这条“北京脊梁”分为遗产区和缓冲区两部分,覆盖老城约65%的面积。这条壮阔的城市轴线上,既有恢宏的皇家建筑,也有古朴的民居四合院和重要的近现代建筑。已经确定的14处遗产点永定门、先农坛、天坛、正阳门及箭楼、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广场、天安门、社稷坛、太庙、故宫、景山、万宁桥、鼓楼及钟楼。
中轴线申遗,遗产区主要涉及占用单位和住户的腾退、文物修缮和展示利用等;缓冲区则涉及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背街小巷、百街千巷整治,开展环境整治,风貌提升工程等。舒小峰表示,在保护中轴线的同时,遗产区两侧缓冲区内的建筑体量色彩等都要进行控制。
“中轴线与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还存在很大提升空间。比如对这条线普遍价值挖掘还不够。今年下半年,我们就会请一些国际专家来指导中轴线价值阐释。”舒小峰说,“申遗工作已经分解到五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今年要完成的是四大类27项重点工作和任务,目前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太庙75户居民年内腾退
到2020年,东西城将有近百处文物实现腾退,大部分有望恢复历史原貌后向社会开放。
目前,腾退计划正在逐步完善:今年,中山公园内全部5户住户的腾退工作已经完成,非文物房屋被拆除,正在恢复绿化景观。太庙内的75户居民也计划年内实现腾退。
“待腾退完成后,经过修缮,将会为公众增加新的游览和文化体验场所。”舒小峰说,“目前文物腾退、管理利用大多还是政府部门在投入,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组织和个人参与到文物腾退后期的保护与利用中来。”
此外,正阳桥、天桥等已消失的遗迹也将考古保护。
申遗还要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鼓楼周边的平房区人口密度大,居住条件并不理想。“通过申遗综合整治工作,要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舒小峰说,通过货币补偿、配给保障房、就近平移等,通过疏解,降低人口密度,增加生活空间,改善基础设施。“申遗、文物腾退并不是把原住民都迁走,而是要最大限度的保留老北京、老街坊。”
站在景山和钟鼓楼,向南北望,一些超高的、体量过大的建筑显得很“刺眼”,未来都将逐步整治。一份《北京中轴线申遗综合整治规划实施计划》正在编制中。本市将根据实际情况,做到“一楼一策”“一院一策”,“中轴线上的超高建筑、影响风貌的外立面,都将制定整治方案。”舒小峰说,希望中轴线经过整治后,市民登上正阳门、永定门等高点,听着鸽哨儿,看到蓝天白云映衬下北京独有的壮美风景。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2025开启艺术品市场黄金时代,下一个五年,你准备好了吗?
- 艺术品财富浪潮大爆发!未来是文化艺术品的天下!
- 振奋!艺术品市场大爆发!未来15年是文化艺术品的天下
- 艺术品经纪人来了!以后买卖艺术品需要经纪人,而且跟房地产一样实行艺术资产过户交接!
- 藏家敢买、新人能入,艺术品市场变热闹?多亏“十三五”规划这颗“定心丸”
- 从文 化 部 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博物馆牵手民间艺术:这波双向奔赴,也太戳人了!
- 2025弘仁元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于9月21日开槌
- 民间收藏别再“沉睡”!先搞懂艺术品金融化,国家收购才是变现真出路
- 经济通缩期,为啥说文化产业要成下一个风口?
- 艺术品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远超想象!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最新《文物保护法》带来的中国古玩市场6点巨大变化,具有一定历史意义!
- 国家力挺!艺术品市场要变天,从抵押到交易全利好,错过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