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古墓现灭绝长臂猿遗骸 墓主人疑似秦始皇祖母
【中华收藏网讯】6月22日,美国《科学》杂志官网发布消息称,中英两国学者的合作下,确认2006年在中国陕西神禾原战国秦陵园出土的动物遗骸属于一种现已灭绝的长臂猿新属种。当年参与发掘工作的考古人员丁岩介绍,长臂猿的遗骸出土于一处陪葬坑中,墓主人很可能是秦始皇的祖母。
长期对当时出土的长臂猿遗骸进行研究的动物考古专家胡松梅表示,经过3D建模和多年的对比分析,最终确认这些遗骸属于一种已灭绝的长臂猿。“这也提醒我们,长臂猿灭绝的速度很快,需要我们加强对还生存着的长臂猿的保护。”
长臂猿疑似陪葬秦始皇祖母
美国《科学》杂志官网首页22日发布消息,中英两国学者经过多年对比研究,发现了一种全新种类的长臂猿,遗憾的是这种长臂猿早已灭绝,因为这种长臂猿的遗骸是在中国陕西一座大约2200年前的秦国古墓中出土的,其墓主人很可能是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
当年在考古领队张天恩研究员带领下参与发掘工作的队员、现任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商周研究室副主任丁岩对北青报记者称,发现长臂猿的战国秦陵园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南郊的神禾原。“2004年夏天到2008年夏天,连续4年时间里,考古人员对陵园进行考古发掘,在考古工程中,发现了大量的动物遗骸。”
丁岩介绍,“当时我们总共勘探到了13个陪葬坑,长臂猿出土在第12号陪葬坑里,当时坑内出土了很多明显不是家畜的动物骨头,领队张天恩研究员就赶紧安排联系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动物考古专家胡松梅,让她第一时间介入发掘现场。”
“珍禽异兽”坑内的“帝国君子”
时隔十多年,胡松梅仍能想起看到第12号陪葬坑里“珍禽异兽”的情景。
“陪葬坑是一个长条状,北面堆积着很多鸟类遗骨,南面有两只弓着身子的黑熊,还有两只绵羊、豹子还有猞猁,最让我激动的就是一种罕见的灵长类动物遗骸,我们收集到了这种动物的头骨、下颌骨和肱骨。它的肱骨很长,犬牙非常大,和其他陪葬坑出土的疑似猕猴、金丝猴头骨完全不同,我当时觉得应该是某种猿类动物,尤其怀疑是长臂猿。”
随后,胡松梅将以遗骸的照片发给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灵长类专家赵凌霞,赵凌霞鉴定后确认,遗骸确实属于一头长臂猿,但确认不了是哪一种。
为了弄清楚更多墓葬背后的信息,201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英国科学家合作,对这些出土的长臂猿遗骸展开了更深入的研究,为了避免伤害遗骸,研究者们放弃了提取DNA的尝试,而是对遗骸做了3D建模,并标注了16个标志点。
此后,研究者们花了数年,将标志点和全世界现有的数百只长臂猿骨骼做对比,最终确认,这只长臂猿不属于任何一种已知种类。
胡松梅介绍,确认这只长臂猿属于新属新种后,研究人员根据晋代古籍《抱朴子》中“君子为猿为鹤”的记载,以及它可能出土自秦始皇祖母陵园的传奇经历,将其种属定名为“君子属”、“帝国种”,于是这只长臂猿最终被命名为“帝国君子长臂猿”。
证明长臂猿灭绝速度超过预期
参与研究的动物专家称,古代的记载显示,曾经秦岭以北也有很多长臂猿分布。而现在这些地方已经没有长臂猿的踪迹了。“很久以前,在中国有更多种类和数量的长臂猿,但在过去的2000多年里,长臂猿因为环境变化和人为原因等因素,大量灭绝了。”
如今,长臂猿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如被称作“人类最孤独近亲”的海南长臂猿,2003年时仅剩13只,经过林业部门的长年努力,如今恢复到了27只,但远未脱离灭绝的危险。
动物专家表示,此次的发现也证实了长臂猿灭绝的速度超过以前人们的预期,“希望全社会关注到保护长臂猿的行动中,不要让我们的后人也只能通过考古遗迹来了解曾经在地球上自由生活的长臂猿。”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古玩艺术品成为新资产,当下也是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你给藏品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了吗?备案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转手变现!国家政策的推行目的就是让市场活跃起来!
- 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 2025 年艺术品市场: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寻找机遇与挑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艺术品收藏新机遇来临!
- 2025年3月1日,新的文物法即将实施,开启了民间收藏新时代!
- 艺术品市场新政策激活投资热潮,收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未来3 - 5年艺术文化市场:大力推进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最少1000家!
- 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就要大变天了,艺术品变现将全面打通!
- 2028:书画艺术品交易市场——文化经济腾飞的引擎!
- 2025弘仁元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于元月18日(上午9:30开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