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意古楼主人梁乃予的冶印生涯
【中华收藏网讯】梁乃予(1926—2001),字还我,原籍福州,号意古楼主人,台湾当代篆刻书画名家。凡熟悉当代艺文界者,无不知梁乃予之名。除了梁乃予之意古楼门生外,台湾多数的中青年印人,亦都曾直接或间接请益于梁乃予。
迁台之初,由于印人不多,当时在各项美术活动中,篆刻一艺未被重视,梁乃予即已积极致力于篆刻和篆书的研究,其论述与印稿散见书报刊物,早已知名于艺文界。其治印每年平均在200方上下,若不是因工作之故,或许其印作量将更为惊人。梁乃予在其印谱的序文中曾说,20岁来台,以一手末技,很快找到一个最低微的职务,此后做了近三十年的美术设计工作,日常共笔墨颜料相伴,与作画家的愿望相近实远,为“五斗米折腰而已”。事实上除了篆刻的成就外,梁乃予亦擅画,特别是工笔人物与漫画,然而因其在篆刻上的卓越成就与贡献却早已掩盖过其他了!
梁乃予对作品的自我要求甚高,特别是当作品完成后的展示与付梓成册。其尝谓:“作品比作新媳妇,读者则是公婆……遇到不如意时(付梓成集时),捶胸、顿足甚至吐血也无济于事,只有忍耐再忍耐。”此为梁乃予为学治印的严谨态度所致。其对三代、秦、汉金石之学研究甚深,举凡以甲骨文、金文入印,其考究之深,印量之多,可谓台湾第一人。此外亦致力于隶书的研究,特别是对《汉祀三公山碑》的研究与临写,可谓当代无出其右者。梁乃予早年从高拜石游,深受拜老之影响。尤其在篆隶的笔法上,展现了古朴、圆浑、厚实的特色。在转换入印后,更显古意盎然、风格独特。事实上,梁乃予并未受到任何师承或门派的束缚,曾自述:“没有师承门派的约束,不受营利的心理限制,任意发挥,像海阔天空、行云流水。”可见其创作是在客观环境与主观思维的双赢下所产生的独特风格,这与其早年从事创意漫画和美术设计的工作不无关联。可谓是,从扎实的传统中撷取精华中的精华(古意),进而建立,“转承”风格的独创性,前有可循(清末民初的流派印风),后有可追(新世代的台湾印坛)。
梁乃予桃李满天下,除了意古楼入室门生外,还先后执教中油公司篆刻社、美术协会、胜大庄艺术学院、人民团体活动中心、中华艺苑及台湾艺专等社团与院校。梁乃予对学生之习印要求严谨,尤其强调摹刻古印之重要性。无论秦玺、汉印,朱、白文或名、闲、纪年章等,既人印,必字字考究,用字之误必前功尽弃,此败甚于布局章法之不当。到台湾五十余年,所教过的门生,杰出者众,尤其是当今篆刻名人。
梁乃予印风一如其为人,内敛沉稳,谦和自持,有容乃大。梁乃予每治一方印,从未敷衍应之,故其求完美的治印态度令人印象深刻。其曾治一方印,几近完成时,弟子亦认为几乎已无可挑剔,然梁乃予仍是为求更完美而百般思索其间之弊,久久不愿罢刀,直至完美无瑕且无懈可击方成,少则数时辰,多则数日。其不论为谁治印,或闲章,或名印,其布局巧妙,虚实相应,结构完整,字字考据,刀刀结实,笔笔劲挺,不卑不亢,可谓在方寸之间即得磅礴之气。其不仅为当代台湾最杰出印人之一,也是对当代中国篆刻艺术教育作出很大贡献的篆刻家。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五年是古玩精品的价值增长期:手里有好东西的藏家一定要沉住气!
- 耿宝昌:明代成化青花到代几大特征,看这几点就够了!
- 增值率95%的收藏品,艺术品将在未来十年成为“全民刚需”!
- 别再抱怨藏品卖不出去了,这个机会你抓住了没有?
- 艺术品收藏投资利润高达千万倍!这是富豪大量进圈的原因
- 博物馆专家预测:这些就是未来中国的天价文物
- 国务院最新政策:激发艺术品活力,推动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
- 只要藏品不假,任凭风吹雨打,市场正在检验着谁才是真正的收藏家
- 一名真正的收藏家要有的素质,看你具备几点?
- 当前艺术品收藏最有潜力的六大类以及艺术品市场经济大爆发趋势势不可挡!
- 民间藏品难出手,无非是渠道问题,这些交易方式值得一看
- 藏家必须知道:什么是传世文物?其界限在哪里?
- 打通文物艺术品金融资产化渠道:开启收藏市场新纪元!
- 收藏趋势: 富人的财富增值速度将拉动艺术品价格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