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件文物看遍江苏运河八千年
【中华收藏网讯】昨日,工作人员正在布展,左侧银瓮出土于镇江丁卯桥窖藏。
6月9日是“文化与自然遗产日”。8日上午,我省遗产日主场系列活动在镇江博物馆拉开帷幕,其中《流韵——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出土文物精粹展》汇聚我省运河沿线8座城市12个文博机构约150件文物,讲述运河沿线城市8000年的文化史。
大运河江苏段北起徐州南至苏州,共长683公里,江苏是大运河最早开凿的省份、是大运河流经线路最长的省份、是大运河流经历史文化名城最多的省份、也是大运河世界遗产点最多的省份。在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大运河江苏段的遗产点最多。展览策展人、南京博物院考古所所长林留根告诉记者,展览跳出了大运河江苏段本身,重在展示沿线悠久灿烂而多元的文明史,讲述大运河如何串联起吴越文化、淮扬文化和楚汉文化三大文化圈。
进入展厅的第一件文物,是一个变形的像猪头形状的陶支座。林留根告诉记者,它和旁边的陶釜出土于距今8000年的泗洪顺山集遗址,釜就是锅,先民们用几个陶支座撑起釜点火做饭,过上了居家生活,这也是江苏境内已知最早的考古文化遗址,把江苏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500年。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是中国大运河的起点,镇江是吴国早期的中心,展柜里有几件不起眼的破碎陶器,镇江博物馆考古部主任何汉生说,它们出自吴国青铜铸造工厂孙家村遗址,是戈、剑和农具的陶范,几块范合在一起,向空腔内注入青铜汁,就可以铸成青铜器。这处遗址的时间贯穿了吴国的整个过程,是吴文化的重要见证。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对后来的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产生重要作用。他在兵变中被杀就埋葬在扬州邗江曹庄,展览中不仅展出了他墓中出土的编钟,还有萧皇后的金冠仿制品。这批文物见证了大运河在隋唐盛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很多文物不仅见证了南北方的交流,比如邳州煎药庙西晋遗址出土的青瓷扁壶,形象上就借鉴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皮制水囊。还有些文物则见证了中外文化交流,例如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出土的驯犀俑,犀牛是苏门答腊种,驯犀人则是一个胖嘟嘟、黑乎乎挺着大肚子的外国人;句容春城南朝刘宋墓葬出土的玻璃碗晶莹剔透,通体遍布着精致的凹形球面,这种萨珊玻璃来自遥远的伊朗高原。展柜中有一件青瓷瓶出自张家港的黄泗浦遗址,那里在唐代不仅是重要的对外海港集镇,而且是鉴真第六次成功东渡日本的起锚地。
展柜中一只约半米高的银瓮出土于镇江丁卯桥唐代银器窖藏,因为时代久远已经被氧化成铁黑色,这是银瓮首次在公众面前亮相。镇江博物馆副馆长、展览策划人之一王书敏告诉记者,丁卯桥位于运河边,当年是水路进出镇江的必经之处,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诗句作者许浑的家乡。1982年这里发现了950多件银器窖藏,出土文物就包括镇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银鎏金“论语玉烛”酒令筒,出土时银瓮中放置了大量银器,至于它们为什么被埋在这里?成为一个千古之谜,有人推测它们是从金银器生产重地镇江向皇家进贡的贡品,因发生战乱等变故而被匆忙掩埋。
大运河担负着漕粮运输的任务,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因此淮安是明清两代河道总督和漕运总督的驻节地,成为运河枢纽城市,清口枢纽等水利遗迹成为“蓄清刷黄,济漕保运”国策的见证。而在镇江,京口闸从宋元使用至明清,考古中发现的低温蓝釉香炉虽然残破,但现存部分仍能看出炉壁上烧制着立体的龙和云,造型非常生动,据考证这里曾有过天妃宫(又称妈祖庙),南来北往的船只在这里祈求旅程平安。京口闸处于长江与运河的交汇口,因为运河水位高于长江,这里共设置五道船闸,通过复杂的注水、放水,长江来的船只在这里爬上四级“水台阶”,就可以安然进入运河。这种复式船闸是古代中国人的最早发明,而京口闸则是这种技术的集大成者,这种原理至今仍在葛州坝和长江三峡等水利设施的通航中使用。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上海文物市场新政启航,民间收藏迎来黄金时代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藏家消费习惯正在改变,未来古玩行业将向这个方向发展!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国家扶持艺术品变现:艺术品交易流程和方式,已经出来!
- 艺术品卖不掉、估不准、不敢押?破解困局的方法终于来了!
- 国 家: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先看先知!
- 2025弘仁元春季艺术品拍卖于04月27日(上午9:30开槌)
- 北京成为第一个艺术品变动产的试点城市!艺术品市场要腾飞了!
- 艺术是一种人格参与,玩的是精神,拼的是文化,较量的是修养!
- 文物法修订草案敲定:允许民间文物交易 准许外资拍行进入
- 紧急提醒!2025艺术品市场红利来袭,入场攻略在此
- 重大信号!国家强势入场,艺术品变现黄金时代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