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带皮的和田玉籽料价格要比光白籽的高?
【中华收藏网讯】说起哪种和田玉价值最高,想必大家都会说是“羊脂白玉”。没错,中国自古以来都以“羊脂白玉”为收藏玉器的最高标准,因为“君子比德以玉”是一直都是我们对人品行的最高要求,所以玉越白瑕疵越少,就代表所戴之人的品行越端庄,越光明正大。
但近年来,和田玉市场的收藏趋势却渐渐发生了变化,在最近上涨的籽料当中,皮色料的涨势最为迅猛。同等玉质下,皮色料的价格更是要比光白籽高出不少。有人认为是商家的炒作,有人认为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规律。
为什么皮色料会如此的受市场青睐呢?皮色料的价格到底贵在哪?
人们对玉的认知在发生转变
从历史上来说,玉文化虽然由来已久,但皮色料在古代其实并不吃香。
就和田玉而言,皮色料不光不会有价值,甚至都要有“去皮”这道工序。到改革开放的八九十年代,一些玉雕厂进料,第一道工序就是去皮。然后才交给玉雕师们雕刻。也就是说从古代到近代,和田玉一直是没有皮色的,玉在人们心中一直是一种洁白的象征……
那么究竟皮色料是如何发展到今天如此火爆的地步呢?
首先,人们对于玉质的追求更高了,人们发现籽料相比山料玉质更温润。于是籽料慢慢成为人们开始追求的目标。
尤其是这些带有皮色的籽料,辨识度很高,人们可以很轻易的判断该玉石是否为籽料。所以大家开始慢慢保留皮色,皮色也在玉器雕刻中越来越多的出现。皮色料的色彩更加丰富。
我们都知道,和田籽玉当中,颜色是以白、青白、青为主,偶尔有黑、碧、黑青的出现,这些颜色属于和田玉的原生色。
而皮色是矿物质侵染下产生的次生色,那些附着在籽玉表皮的红、金、黄、黑等颜色,极大地丰富了和田玉的色系,使我们在强调温润含蓄的玉质的同时,也能够欣赏到醒目的色泽。
皮色,特别是聚皮的存在,能够与玉肉本身的颜色形成视觉对比,皮与肉的对比之下,视觉上不再单调,会使皮色更鲜亮,玉肉更莹白,那种“皮肉分明”的观感是皮色料所独有的美丽。
巧雕更容易出彩
关注玉雕行业的朋友都有一个感觉:很多南红、松石甚至蜜蜡的雕刻,都有着很好的线条感,它们的工艺比和田玉都要强吗?
事实并非如此,和田玉作为国玉,雕工还是很讲究的,但是由于以白色为主的色泽无法凸显做工细节,所以在视觉上不如有色的小玉种来的震撼。“白不显工”是老玩家都知道的道理,在此背景下,对于皮色的运用就显得更加重要,将皮色料设计出彩,能够更好地表现线条,能够让整件作品看起来更为亮眼,俏色巧雕的设计思路也让皮色料更加抢手。
一块光白籽如果挂上漂亮的皮色,它的价值很可能会翻至数倍。当我们明白了皮色料的价值何在,也就不难理解其价格为何偏高了。当然,玉友们始终莫忘:玉质为王,皮色再好,也只应是锦上添的花。
所以现在的玉石市场,优质玉石难求,造假现象更是非常严重,即使是玩玉多年的行家也很难说自己不会看错。和田玉的皮色有很多种,不同皮色的造假难度是不同的,造假的逼真程度也不一样,所以玉友买玉的时候应注意辨认真伪,不可被玉石的皮色所迷惑哦!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五年是古玩精品的价值增长期:手里有好东西的藏家一定要沉住气!
- 耿宝昌:明代成化青花到代几大特征,看这几点就够了!
- 增值率95%的收藏品,艺术品将在未来十年成为“全民刚需”!
- 别再抱怨藏品卖不出去了,这个机会你抓住了没有?
- 艺术品收藏投资利润高达千万倍!这是富豪大量进圈的原因
- 博物馆专家预测:这些就是未来中国的天价文物
- 国务院最新政策:激发艺术品活力,推动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
- 只要藏品不假,任凭风吹雨打,市场正在检验着谁才是真正的收藏家
- 一名真正的收藏家要有的素质,看你具备几点?
- 当前艺术品收藏最有潜力的六大类以及艺术品市场经济大爆发趋势势不可挡!
- 民间藏品难出手,无非是渠道问题,这些交易方式值得一看
- 藏家必须知道:什么是传世文物?其界限在哪里?
- 打通文物艺术品金融资产化渠道:开启收藏市场新纪元!
- 收藏趋势: 富人的财富增值速度将拉动艺术品价格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