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办博物馆涌现 私人收藏走向大众观赏
【中华收藏网讯】近年来,中国民办博物馆不断涌现,私人藏品从“孤芳自赏”走向大众观赏。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西柳州市,民办博物馆从无到有发展到37家。
在柳州市前锋路一栋两层私人房里,坐落着广西首家民办博物馆——柳州市票证博物馆。一百多平方米的展厅里,展示了粮票、油票、肉票、布票等约2000枚票证,述说着中国曾经历的“票证时代”。
“馆藏共有2万多枚票证,受场地限制仅展出一成。”柳州市票证博物馆馆长李广智介绍,其父亲李三台生前痴迷收藏票证,走遍大半个中国,花费30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才有此成果。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票证历史、传承票证文化,2003年12月李三台在自家建起藏品馆,将私人藏品搬上台面,免费供民众观赏。2010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批准其为柳州市票证博物馆。历经15载,该馆已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
在柳州,还有不少收藏爱好者建起博物馆将私人藏品“公之于众”。2011年,柳州市启动“博物馆群建设”,并出台政策从资金、用地、财税等方面予以扶持,促进民办博物馆的发展。据柳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该市共有博物馆58家,其中37家民办博物馆,均免费开放。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底到2016年底,中国非国有博物馆数量从456家增长至1297家,总数占比从13.3%增长至26.6%。
在柳州市博物馆理事会联合会轮值主席钟州宁看来,民办博物馆快速发展,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官方的扶持与鼓励,还有民众对博物馆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
在私人收藏通过博物馆这一平台由“独乐”走向“众乐”时,也伴随着一些尴尬的处境。2014年钟州宁在柳州办骆越博物馆时,“由于场地有限,为了让数千件藏品面向世人,只能定时更换展品”。钟州宁坦言,办博物馆这几年,日常运营、布置展览等投入年均约90万元,“靠着老本在支撑”。
李广智也有同样的困惑,“博物馆是公益性质缺乏盈利机制,现有资金只能维持现状,父亲90%的藏品只能压箱底。”李广智说,想要提高展览水平,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
钟州宁表示,大部分民办博物馆仍处在探索阶段,藏品管理、展览水平、运营机制等方面都需要完善,想要长久、健康发展,还要各方共同努力。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万象维新】迎春展拉开帷幕
- 金蛇献瑞·书香迎春 阿克陶县书画展活动火热开展
- 文化中国行丨故宫博物院携手浙江省博物馆 百余件文物演绎“一茶一世界”
- 弘仁元2025迎春藝術品拍賣會预展
- 墨香润兵心 书画映豪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组织“名人名家进军营”书画展活动
- 潮起自贸港——海南画派优秀美术作品全国巡展(海口)开展
- “感恩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达州市第二届残疾人书画艺术作品展开展
- 丹青不渝 明德惟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书画小品展开幕
- “清风润心 廉洁明志”上城区职工书画展今日开幕!
- 中华同根 水墨情深——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展在天水举办
- 变化中的信心,第十一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即将开幕
- 第二十届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禅意丹青”书画展开展
- 弘仁元2024秋季拍卖会拍卖预展
- 修武县教体局关工委举办“血脉传承——我的家风家教”书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