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老人收藏2万余枚票证 儿子接棒传承票证文化
【中华收藏网讯】在“出门可以不带钱,但不能不带手机”的今天,移动支付已经日渐取代了现金支付。而在数十年前的中国,有钱没票寸步难行。广西柳州市票证博物馆珍藏的2万多枚票证,述说着中国这段历史。
李广智夫妻将藏品运往别地办流动博物馆朱柳融摄
5月17日,记者来到这座开设在一栋二层私人住宅里的民办博物馆。走进馆内,仿佛穿过了时光隧道,粮票、油票、肉票、布票、豆腐票、大粪票、老婚书等约2000枚票证,装裱后悬挂在一百多平方米的展厅里。
不舍吃喝收藏票证
“所有的票证都是父亲收藏的,因受场地限制,只展出了十分之一。”广西柳州市票证博物馆馆长李广智介绍,方寸大小的票证,不仅讲述了那段日渐远去的历史,也见证了他父亲李三台对于票证收藏的痴迷。
上个世纪80年代,李三台与妻子王老四下海经商,“那时生活很苦,出门见星、回家见星,两头黑。”已满头白发的王老四介绍,“他不舍得吃不舍得喝,只要有一分钱都要拿来买票证”。
为了收集票证,李三台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也经常通过书信与藏友交流,买入票证。长此以往,李三台收集到了自清朝以来的各种票证750多种、2万多枚,花费300多万元。
收藏到一定程度,开一个票证博物馆,记录票证历史、传扬票证文化成了李三台的愿望。“当时日子艰难,老头子忍痛卖掉了一套前苏联印制的人民币,得了十多万全部投入到博物馆里。”王老四回忆道,2003年12月票证博物馆在自家一楼开馆,后来还得到政府扶持才有如今的模样。
有钱无票寸步难行
“在计划经济时代,没有这些票证,寸步难行。”王老四看着墙上展出的票证介绍,“你看这张降温票,大热天的你得有这张票,还得拿着三五分钱,才能有一杯冰水喝”。
王老四边介绍边走到另一个展柜,“看看这两张觉悟票,你猜是什么意思?”王老四指着柜子里一张红色和一张绿色的票,卖起了关子。
“票面标注的时间是1959年,正是我国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时期。那时候,几乎所有地方都采用了平均主义的供给制,干多干少都一样。”王老四笑着介绍,“大锅饭”严重损害群众的积极性,觉悟票就带有一种奖勤罚懒的性质,“对劳动好、踏实肯干的发红票;对散漫、不按时上下工的发绿票”。
说完这些,王老四眼神突然暗淡了下来,“唉”发出一声叹息。“这些都是听老头子说的,我没有他说得那么好。”王老四说着擦了擦眼睛,“以前来人都是他介绍的,去年他走了,留下我千难万难,我不入行啊”。
拒绝诱惑子承父业
2017年3月,李三台因病去世,打理票证博物馆的担子落到了王老四和李广智身上。
面对如此多的藏品,在柳州市国有博物馆工作的李广智和妻子韦红梅一时无从下手。“说实话,我是不懂这些的,现在还在慢慢研究学习。”李广智说道,好在父亲生前都有按照年代、类别对票证进行分门别类,还写有很多票证的解说词,“整理藏品才发现,父亲一辈子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很伟大”。
接手博物馆后,李广智也面临着不小诱惑。曾有人背着一大包现金,声称要买下这些藏品。“第一次看到那么多钱,说不心动是不可能。”李广智坦言,但想到父亲一辈子的心血都在这里,最终还是拒绝了。
如今,王老四负责博物馆的开闭馆、日常维护工作;李广智和妻子在业余时间,带着票证“出走”,进到学校、社区、商场,办起流动的票证博物馆,向更多人讲述票证历史,传承票证文化。
但目前,李广智也备受生存问题的困扰。“父亲还有很多藏品放在楼上,假如要拓展场地展出,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李广智无奈地说,但博物馆是公益性质缺乏盈利机制,“我们在计划开发一些文创产品,增强博物馆的‘造血功能’,力争让更多的藏品和世人见面”。
柳州市票证博物馆只是柳州民办博物馆的一个缩影。2011年,柳州正式启动“博物馆群建设”,鼓励和引导企业、行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建设民间博物馆。2013年该市出台相关政策,对民办博物馆在开办经费上予以10万至30万元不等的扶持;在运营上,根据考评给予民办博物馆每年1万至3万元不等的运营补助,2018年起补助最高达6万元每年。
据柳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7年,该市累计投入博物馆群开办经费和运营经费补助超过1000万元;截至今年5月,该市已建成37家民间博物馆,类别涉及历史文物、奇石文化、民族民俗、特色工艺等多个方面。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古玩艺术品成为新资产,当下也是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你给藏品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了吗?备案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转手变现!国家政策的推行目的就是让市场活跃起来!
- 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 2025 年艺术品市场: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寻找机遇与挑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艺术品收藏新机遇来临!
- 2025年3月1日,新的文物法即将实施,开启了民间收藏新时代!
- 艺术品市场新政策激活投资热潮,收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未来3 - 5年艺术文化市场:大力推进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最少1000家!
- 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就要大变天了,艺术品变现将全面打通!
- 2028:书画艺术品交易市场——文化经济腾飞的引擎!
- 2025弘仁元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于元月18日(上午9:30开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