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金戴银”太俗气?印度人带你看珠宝叠加之美
【中华收藏网讯】在我们的印象里,如果说到日常佩戴的首饰,那我们想到的一般是一颗精致小巧的宝石,恰到好处地点缀在修长的脖颈或者纤细的手指上,给人一种简单的感觉。如果有一个人,戴着招摇的耳环、金光闪闪的大项链、和让人眼花缭乱的金银手镯,可能就让人有点接受无能。当然,任何事情都有特例,比如——印度。
宝石君正在舔屏……
印度珠宝给人的视觉冲击往往是极其强烈的。宝石君在看一些电视剧的时候,往往会被印度人的珠宝所吸引,紧密排列的硕大宝石、大面积的金银闪着耀(tu)眼(hao)的光泽,虽然浮夸,却不累赘,每一颗宝石的形状和位置都是那么恰到好处,尽显奢华。
一对来自19世纪的耳环一对来自19世纪的耳环
珠宝的风格总和历史条件有关,印度珠宝的风格也是有它独特的历史原因的。
戈尔康达拥有10,000只骆驼和牛的大型商队戈尔康达拥有10,000只骆驼和牛的大型商队
第一个原因,就是印度独特的地理条件。它坐拥可以产出1200万克拉钻石的戈尔康达矿区,虽然它现在已经枯竭,可它仍然为印度带来了大量的珠宝和经济效益。在印度甚至有一种说法叫做“国库来源于矿山”。
第二就是印度的文化原因。对于印度的女孩子来说,首饰是她们身份的象征,而且必须要成套佩戴。印度女性首饰种类繁多,有耳环、项链、发饰、额饰、胸饰、脚链等等。印度人认为,首饰是女性生活的一半。所以即便是清贫的女子,也要佩戴首饰。
而珠宝套装的历史起则源于王室对于身份的追求,这些保守的统治者们希望用庄严而浑然一体的整体美感来彰显自己的财富和权力。这种思想在民间流传开来,转化成一种华丽而奢侈的传统,并且逐渐成为了印度最普遍的风俗。
另外,我们可以发现,印度的珠宝并不是简单地叠加和拼凑,而是讲究一定方法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印度珠宝的传统工艺。
昆丹工艺
昆丹是最古老的首饰样式,它是在19世纪西方珠宝的爪镶工艺之前,唯一的珠宝镶嵌形式。工匠将钻石切片嵌入微微熔化的24K黄金底座中,让金质自然包覆于钻石外侧。斋浦尔和比卡内尔地区尤以昆丹工艺而闻名。它的发展是由莫卧儿王朝的君主们在北印度极力推崇在首饰上选用未经雕琢的宝石,以保留宝石的质朴与精纯,使得昆丹工艺逐渐发扬光大。
珐琅上色工艺
珐琅上色工艺充分体现了沙贾汗皇帝审美情趣,精巧繁复,奢华大气,沉着庄重,讲述着千年东方古国的传奇。这种工艺利用天然有色矿物质上色,将矿物粉料填装进事先在首饰金属表面做好的凹洞,通过严格精准地加热烧制,便幻化为鲜艳的翠绿、深邃的蓝以及浓郁如鸽血的红色等。
凸纹雕花工艺
凸纹雕花工艺通常会将片状黄金或白银放在已有花纹的模具上,经过各种冲压工具的重力敲压后会在正面形成三维立体的形状和式样。之后,工匠们会对表面进行进一步雕刻、增加和强化细部的花纹与纹路,最后整件首饰就像是一幅可以随身佩戴的精细入微的立体浮雕,精致、大方。
金属珠粒工艺
据记载,早在公元前1世纪金属珠粒工艺就已经广泛应用于珠宝制作中。此工艺只需将与想要的珠粒大小相应尺寸的金属长条进行加热,直到金属在高温下熔化形成一个个匀称的液体金属球,再根据设计及图案滴在需要装饰的首饰表面,冷却后,这些小珠粒就会牢牢地粘住。虽然简单,这小小的金属珠却可以勾勒出任意繁复的花纹图案。
实际上,没有一种风格可以是人们永恒的追求。“简约不单调”是一种美,“奢华不纷乱”也是一种美。对于印度珠宝来说,我们透过珠宝的叠加,看到的是他们独特的珠宝文化。就像中国珠宝一样,一块美玉,是“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感恩;一颗珍珠,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忧愁……
珠宝,因为有了文化,才能更加闪耀。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五年是古玩精品的价值增长期:手里有好东西的藏家一定要沉住气!
- 耿宝昌:明代成化青花到代几大特征,看这几点就够了!
- 增值率95%的收藏品,艺术品将在未来十年成为“全民刚需”!
- 别再抱怨藏品卖不出去了,这个机会你抓住了没有?
- 艺术品收藏投资利润高达千万倍!这是富豪大量进圈的原因
- 博物馆专家预测:这些就是未来中国的天价文物
- 国务院最新政策:激发艺术品活力,推动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
- 只要藏品不假,任凭风吹雨打,市场正在检验着谁才是真正的收藏家
- 一名真正的收藏家要有的素质,看你具备几点?
- 当前艺术品收藏最有潜力的六大类以及艺术品市场经济大爆发趋势势不可挡!
- 民间藏品难出手,无非是渠道问题,这些交易方式值得一看
- 藏家必须知道:什么是传世文物?其界限在哪里?
- 打通文物艺术品金融资产化渠道:开启收藏市场新纪元!
- 收藏趋势: 富人的财富增值速度将拉动艺术品价格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