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撤离楼市 或涌向艺术品市场
【中华收藏网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在华盛顿指出,近期中国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较快,中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新一轮楼市限购,供给侧改革推进,差异化信贷限购都在积极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而且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将进一步限制投机性资金对房地产交易的炒作,并打击违规资金参与土地交易。多重措施或导致投资及投机资金流出楼市。
那么这股资金将涌向哪里?
首先资金有逐利性,哪个金融资产收益率稳定流动系数较高,资金会涌入哪里。价值投资规律告诉我们,资金会涌入有增值潜力的资产,价值投资或引领资金流向。
据笔者比较得出,文化产业更有价值。此前国庆期间,黄金连续6天下跌让不少投资者寒心,股市一直以来都是不温不火。
分析及预测
在2013年的时候,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1351亿元;2014年,增加值达到23940亿元,同比增长12.1%。预计2020年,文化产业将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十三五”期间的文化产业政策供给不仅量越来越大,而且政策出台频次将会越来越高,这将会极大地释放文化生产的活力。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进行一个大胆预测,2016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或将达到31214亿元,未来五年(2016-2020)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50%,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或将达到53647亿元。
文化产业是未来中国的“国家战略”
自2016年“两会”公布,艺术品的公开上市后,大量热钱与财富人群涌进艺术品市场。收藏变成投资,买艺术品和煤老板买楼没有区别。市场上引领风骚的不再是传统藏家,而是呼风唤雨的金融资本。
而国庆期间楼市的限购令也大大的刺激的投资者寻找新的投资出路,大量资本家饿狼般的眼神瞄准了艺术品收藏市场,他们大肆购买行家手中的藏品,最后行家手中的货被卖光后,传统的意义上的收藏也就进入末期,资本大佬和热钱已成为市场主角,艺术品市场将飞速发展,哪里有钱,哪里就有市场。最具投资价值的艺术品。
在当前环境下,很多投资人都想投资艺术品,这个方向肯定是没错的,但是艺术市场鱼龙混杂,门类教多,价格也具有不透明性。很多投资人都是相当迷茫,到底该买谁的藏品?哪个品类藏品?或者什么朝代的藏品?
其实购买艺术品比投资房地产复杂得多,投资者应该根据自身资金量来选择配置品类。
假如资金量大,配顶级艺术品升值空间大;其次,可配次顶级艺术品,未来可成为顶级的艺术品;再次,可投资持续热门的品类;当代书画、瓷器、玉器包括近现代国大师的名家精品及获奖作品;另外一些跨界合作和有突出文化特点的艺术品也可重点关注。
比如投资书画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书画市场是中国最传统的艺术品市场,在艺术品投资领域占比高达30%以上。古代书画因其稀缺性未来的增值价值不可预估。元明清三代均不乏开宗立派的巨匠。如元代赵孟頫、倪瓒,明代沈周、文征明、唐寅、董其昌,清之八大山人、石涛、“四王”、“扬州八怪”等可称一代圣手,他们的作品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是近现代书画所难以替代的。
其次,可以考虑下宋元明清瓷器。其中宋瓷,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的精品瓷器增值最佳,另外明朝成化、宣德年间的瓷器作品也都是可以重点考虑(代表作天价的鸡缸杯),然后晚清以后考虑精品浅绛彩和珠山八友以及新中国时期精品大师瓷。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的天价文物是什么?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从文化到财富: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惊人崛起
- 古玩市场:经营模式正在转换,别傻乎乎的跟不上
- 为什么“中国瓷器”已成为全世界收藏投资的硬通货
- 官员财产申报“新政”,让艺术品成“合理配置资产”的最佳途径!
- 古玩行情低迷?这样的藏品越卖越贵,还不愁卖!
- 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五大技术革命,重塑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经济格局,未来已来!
- 最后的资源争夺战: 古玩艺术品投资!
- 阿里进军艺术品金融银行业务:变革与机遇!
- 艺术品资产化:第三次财富大洗牌,你能抓得住吗?
- 艺术品投资的黄金时代:资本、抄底与政策的机遇盛宴!
- 2025:艺术品市场的黄金破晓与牛市征程…
- 民间收藏变现:这些新的实践模式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