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传统家具榫卯技艺 枯木待逢春
【中华收藏网讯】5月4日,在历城明式传统家具制作技艺第六代传人徐光祥家中,徐光祥正在为桌案板凿卯眼。
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明式柴木家具制作技艺第六代传人徐光祥工作间的墙上挂满了手锯、凿子、木条等工作器材,却找不到一根钉子、闻不到一丝粘合胶的味道。
图为徐光祥展示榫卯结构组合方式。郝学娟摄
“锯、凿、刨等几个步骤反复打磨做成一榫一卯,一穿一插,一张木案板就和木腿联结在一起了。”正在为桌案板凿卯眼的徐光祥向记者介绍说:“整个过程无钉无胶,老祖宗的榫卯技艺让家具‘天衣无缝’,牢固结实。”
据了解,徐光祥已掌握30余种榫卯结构制作技艺。
5月4日中新网记者探访了徐光祥位于济南董家镇的家,亲手打制的八仙桌、圈椅、书柜等明式榫卯技艺柴木家具摆满了整个房间。庭院中一个简易工作间是徐光祥常年“奋斗”的地方。
年届古稀的徐光祥18岁开始学习明式家具制作工艺,与木头结伴了近50年。
徐光祥介绍说,明式家具技艺明初由山西工匠带入济南,在当地传承发展了几百年,保留了榫卯技艺等中国古代家具制作技艺的优秀木工工艺。
自18岁开始学习明式家具制作工艺,徐光祥与木头结伴近50年。徐光祥介绍说,该技艺由明初山西工匠带入济南市董家镇,在当地传承发展了几百年,保留了中国古代家具制作技艺中大量优秀木工工艺。图为徐光祥在刨木块。
“榫卯结构最大的特点便是无钉无胶,却让家具严丝合缝、结实耐用。”徐光祥说,一个好的榫卯结构不仅要组装起来严丝合缝,还要便于拆卸运输。“制作榫卯结构很少用到图纸,非常考验工匠的经验及技术,随着时间推移,能做好这项技艺的人越来越少。”
三碰肩、粽角榫、楔钉榫……徐光祥指着家具上细微的联结处介绍说,传承祖辈技艺加上自身琢磨练习,目前已掌握了30余种榫卯结构制作技艺。
古时民间掌握“三碰肩”榫卯结构制作技艺的木工就不多见。“榫卯都是锯上的功夫,只有熟练掌握各种锯法,才能制作出各种复杂的榫卯结构。”
虽然榫卯技艺不用胶的特性,正日益被追求家居环保的人们所追捧,但是徐光祥仍苦恼手艺传承。用榫卯技艺方式制作家具,费时费力,拜师学艺的人本就不多,能坚持下来更寥寥无几,“以榫卯工艺著称的济南明式柴木家具制作技艺濒临失传”。
“这些从明朝传下来的手艺,不能断在我手里。”是徐光祥至今坚持的一个动力,“希望榫卯技艺‘枯木’能再‘逢春’”。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五年是古玩精品的价值增长期:手里有好东西的藏家一定要沉住气!
- 耿宝昌:明代成化青花到代几大特征,看这几点就够了!
- 增值率95%的收藏品,艺术品将在未来十年成为“全民刚需”!
- 别再抱怨藏品卖不出去了,这个机会你抓住了没有?
- 艺术品收藏投资利润高达千万倍!这是富豪大量进圈的原因
- 博物馆专家预测:这些就是未来中国的天价文物
- 国务院最新政策:激发艺术品活力,推动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
- 只要藏品不假,任凭风吹雨打,市场正在检验着谁才是真正的收藏家
- 一名真正的收藏家要有的素质,看你具备几点?
- 当前艺术品收藏最有潜力的六大类以及艺术品市场经济大爆发趋势势不可挡!
- 民间藏品难出手,无非是渠道问题,这些交易方式值得一看
- 藏家必须知道:什么是传世文物?其界限在哪里?
- 打通文物艺术品金融资产化渠道:开启收藏市场新纪元!
- 收藏趋势: 富人的财富增值速度将拉动艺术品价格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