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黑水国史前遗址将对外展现原始社会生活形态
【中华收藏网讯】甘肃张掖市甘州区文物管理局副局长张炯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官方将对“见证”了4000年前中西方早期“接触”的甘肃张掖西城驿遗址(黑水国史前遗址),建设保护大棚对外展现。届时,游客能看到三四千年前,在黑水国西城的人类居住遗址,以及原始社会时期的生活形态。
张炯表示,官方对黑水国史前遗址的考古从2010年持续至今,期间发掘了史前人类居住遗址,里面发现了相关的冶金遗址,有动植物种子、标本等数千件。这对研究原始社会末期河西一带人类社会生产以及气候变迁,农业畜牧业的发展历史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黑水国史前遗址位于甘肃张掖市甘州区明永乡下崖村西北3公里处,是黑河流域中游发现的一处马厂晚期至四坝时期的与早期铜冶炼相关的聚落遗址,年代约为距今4100-3600年。
近年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多次对黑水国史前遗址进行调查。目前已发掘面积1350平方米,发现遗迹单位531处。遗迹有房址、独立墙体、灰坑、灰沟、灶、陶窑、墓葬等,其中房址90座,独立墙体19段,灰坑357处,灶坑12个,灰沟19条,墓葬19座。
图为张掖西城驿遗址“灰坑埋人”。(资料图)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摄
持续的考古发掘,直观揭示了黑水河流域史前聚落形态及演变过程。同时,对中国早期冶金起源及相关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国早期冶金技术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如:镜范和带有羊头的环首铜刀的发现,为探讨文化间的交流及区域性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新证据。
值得一提的是,考古发现还为早期东西文化交流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大量大小麦、土坯建筑是河西地区目前所见最早的同类遗存。这证明在距今4000多年前,河西走廊地区已与西方地区发生了频繁的接触。这为大小麦及土坯建筑等进入中国的时间及路径等研究提供了详实资料。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水涛对此评价说,位置重要,西城驿处在河西走廊中部,是后来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是解决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遗址;年代重要,是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转变的过程。文化序列完整,土坯建筑、小麦、冶金遗存的发现为中西文化交流问题提出了很多解释模式。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古玩艺术品成为新资产,当下也是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你给藏品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了吗?备案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转手变现!国家政策的推行目的就是让市场活跃起来!
- 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 2025 年艺术品市场: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寻找机遇与挑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艺术品收藏新机遇来临!
- 2025年3月1日,新的文物法即将实施,开启了民间收藏新时代!
- 艺术品市场新政策激活投资热潮,收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未来3 - 5年艺术文化市场:大力推进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最少1000家!
- 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就要大变天了,艺术品变现将全面打通!
- 2028:书画艺术品交易市场——文化经济腾飞的引擎!
- 2025弘仁元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于元月18日(上午9:30开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