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启功:别称呼我书法家 我感觉很丢人

发布日期:2018-04-25    来源:新浪收藏    责任编辑:钿钿    阅读:1797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华收藏网讯】赵壹《非草书》曰:“夫务内者必阙外;志小者必忽大。仰而贯针,不暇见天;俯而扪虱,不暇见地。天地至大而不见者,方锐精于针虱,乃不暇焉。”

大意是:“专注于的一定会外部有所缺漏;用心在小地方的一定会疏忽了大地方。抬头穿针,便无暇看天空;低头抓虱,便无暇看地面。天地那么广大,却整天费尽心思去练字,真是浪费时间。”

——导读

启功是著名学者、文物鉴定家,更是名满天下的书法家。然而,他对“书法家”这个头衔却不以为然,甚至感觉很丢人。他曾评价自己,说自己的字不如画,画不如文物鉴定。也正因此,他不喜欢人们称呼他“书法家”,而喜欢被称为“学者”或“教授”,表示自己是有学问的人。过去的文人字写得都很好,但对书画总是嗤之以鼻,认为是雕虫小技,并不以书画家自居。

古人将绘画分为专业画家和业余画家,而专业画家多数不受人重视,因为专业画家就是匠人,业余画家多是文人,匠人的地位始终不能和仕人相比。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艺术是一种游戏,被排在了最后。

中国人写字、画画都用一支毛笔,公事之余要写写画画。中国的文人将这些当作业余爱好,以自娱自乐为主。文人也不愿意被人称为画师,比如宋代最伟大的画家李成,有一个王室成员请他画一张画,他却大骂这个王室成员,认为他糟蹋了自己的名声。李成的孙子当了官以后,将李成的画买来都烧掉,他觉得自己的祖父是个画家很不光彩。过去文人画画、写字都没有大篇幅,是朋友之间把玩的,如果被挂在大厅、为王室去做装饰,是感到耻辱的,因为那是匠人的事情。现在人写字画画则不一样,如果被挂到人民大会堂里那是莫大的光荣。

古人重视书法,因为书法是学问。但又认为“小道必有可观焉,致远恐泥。”在书画上不能下太多的功夫,否则会影响你对道的学习。近代的郑振铎也反对成立书法家协会,理由是书法是每个人都应该会的,没有必要成立一个书法家协会。也就是说当一个中国人,就应该写好字。可一旦都成为书法家,对于整个时代来说就是个悲剧了。搞经济建设,人越多越好,对于书法来说,我们不需要那么多人写字。书法不可能成为一种专业,但它是“非专业职业”,就是说它在做一门学问,但又不是职业。不是说一个人只要天天写字就能把字写好,因为书法是文化不是技术。

民族、现代、个人三个特性,同样适用书法。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果没有民族的特色,书法家的创作也就没有了根基。古人的东西都临摹一遍,即使临得很像也没有用,因为没有时代特征。还要有个人特色,唐楷是时代特色,与秦汉和魏晋都不一样,在唐楷的基础上,又有颜、柳的个人特色。这种个人特色在时代的基础之上自然形成,在群体的特色之上加注自己的东西。如果脱离了民族特色和时代特性,个人风格就会产生怪诞的形式。书法必须有民族传统,如果认为仅是写写字,就形不成艺术。书法如何体现时代特色确实是个问题,我认为,现代人写出的汉隶和唐楷还是属于现代的东西,比如启功的书法,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同时也是个人的风格。如果一个人的修养到了,字也写好了,就肯定会有这三个特色。不要一拿笔就想写出个人特色,那样只会搞花样,而花样不是特色,不是风格。要想达到民族的、传统的特性,需要很丰厚的基础,再加上有学问,自然有个性出现。

书法的最高境界是散和淡。散是散怀抱,淡是自然自如。这也是以涵养和学问作为基础的。书画实际就是个人表现,这个个人表现要综合地分析,不是用墨一泼、大笔一挥的个人表现,字要写得好,一定是技巧与气质、风度、学识多方面的结合。艺术作品中“散”到什么程度、“淡”到什么程度,表现了个人修养和境界到达什么程度。魏晋风度以潇洒、直率为主,唐代就以严整和规矩为主,因此书法风格完全不同,达到的境界也不相同。历代的书法大家没有一个是因为做作和不自然而达到很高境界的,这也体现了散和淡。

书画是“小道”,当总理的人未必一定要写好字,字写得再好,经济搞不上去也没用。要想成为大书法家、大画家,没有好的修养和博大的胸怀是不行的,如果一个时代有了许多大艺术家,表明这个时代的修养和胸怀是与众不同的。书法和绘画是一个时代的折射,像镜子一样,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从这一点来看,书画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如果一个时代没有几个大艺术家的话,这个时代也是非常寂寞的。唐代兴盛伟大,那么唐代的书法就不会差。如果没有鲁迅的诗文和毛泽东的狂草,上个世纪的中国就体现不出骨气和豪迈。

现在书画界主要是缺少文化,这是个最大的问题。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过一本《民国书法》,那里面所有书法写得好的都不是专业书法家。李宗仁、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鲁迅这些人的书法,现在有几个人能够超过?专业书法家都有个思想包袱,我是个书法家就一定要写出自己的面貌和风格,这样就会做作,写得不自然。还有只想争名夺利,就肯定写不好字。书法是小道,小技巧,但是需要多方面的支撑,没有相当的气质学不好书法。

书画界的主要毛病就是不做学问,书法家首先应该是有学问的人。光练技巧,想着赶紧把字写好,结果还就是写不好。书法既不能不讲技法,又不能光讲技法,老是在技巧上下功夫,就会走向歪门邪道。书法的技巧如果不故弄玄虚的话,一天就讲完了,但练起来却是一辈子的事情。技巧占5%,学问要占95%。没有文化,书法基础只能越来越差。现在有些人二三十岁时就把字写得很好了,但却越写越不如原来了。这是因为年轻时字写得很好,再加上有朝气,自然不错。但等到年龄大了,朝气没有了,要搞自己的特色了,如果没有学问,写的字反而没有以前好了,体现出混气和老气。文化是中国书画的基础,像于右任、林散之的书法,都是有内涵、有修养的体现。古人在文化上下功夫,做学问是为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丰富自己,做事就会工稳,书法自然也会好起来,读书可以使笔下更有内涵。现在人读书、写文章主要是为别人,而不是为了涵养自己。读了许多书的人写字未必有书卷气,但是没有读书的人写字肯定不会有书卷气。

现在许多人不读书,胸无点墨,就琢磨着争名夺利,笔下流露出来的境界自然不高。有些年轻人技巧已经够了,缺少的是把传统认真读过,然后融化到自己的性情当中。书法就是要强调继承,不要动不动就搞创新。有人说书法低迷是因为硬笔出现了,我看不是这样,唐代书法不如魏晋,宋代不如唐,元明又不如宋代,那时也没有硬笔,还是一代不如一代。赵孟頫的书法有什么风格?实际他就是学“二王”,又不全像“二王”,这就是他的风格,成为一代大书法家。书法是一个传承的问题,只要把传统搞好,创新是水到渠成的事。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新浪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