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卢舍那佛像现身新密
【中华收藏网讯】记者昨日获悉,我国著名佛教考古学家、已近80岁的温玉成先生近日在新密伏羲山区考察时,在香峪寺石窟发现了中国最早有确切纪年的卢舍那造像。
“卢舍那”的意思就是智慧广大,光明普照。卢舍那佛,梵文Locanabuddha,即报身佛,是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佛智的佛身。目前最为知名的卢舍那佛,为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温玉成先生曾在龙门石窟工作36年,现为龙门石窟研究所名誉所长,今年4月中旬,他从北京专程赶往新密,针对当地的佛教与上古遗迹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考察,在香峪寺有了这项意外收获。
据介绍,香峪寺石窟刻凿于香峪山半山腰悬崖峭壁之上,高1.98米,上宽1.8米,下宽2.28米,深1.3米,座北向南,俗称佛洞,开凿于南北朝时期东魏天平二年(535年)。窟内有造像8尊,本尊为卢舍那佛,两侧为阿难、迦叶二弟子及二胁侍菩萨和二力士。本尊上方刻置一小佛像,上刻造像题记“香峪寺沙门慧隐敬造卢舍那一龛……天平二年岁次甲寅二月乙卯朔七月庚申造”等字样。
温玉成先生仔细察看了卢舍那造像和题记,认为这尊佛像雕刻于东魏天平二年(535年),是目前所知中国境内有确切纪年的年代最早的卢舍那造像,可以说是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的前身。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开凿于唐贞观23年(650年),完成于上元二年(675年),香峪寺卢舍那造像比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开凿要早140年。
温玉成同时介绍,香峪寺石窟卢舍那佛开凿于东魏,而两侧的弟子、胁侍菩萨和力士却是唐代造像风格,显然这不是一次开凿而成的。唐代武则天时期,香峪寺石窟应该受到了龙门石窟的影响,当时是人们依据奉先寺造像,在两侧又扩大面积,增刻了其他七尊造像。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古玩艺术品成为新资产,当下也是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你给藏品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了吗?备案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转手变现!国家政策的推行目的就是让市场活跃起来!
- 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 2025 年艺术品市场: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寻找机遇与挑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艺术品收藏新机遇来临!
- 2025年3月1日,新的文物法即将实施,开启了民间收藏新时代!
- 艺术品市场新政策激活投资热潮,收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未来3 - 5年艺术文化市场:大力推进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最少1000家!
- 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就要大变天了,艺术品变现将全面打通!
- 2028:书画艺术品交易市场——文化经济腾飞的引擎!
- 2025弘仁元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于元月18日(上午9:30开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