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居家老物件展浓缩40年变迁
【中华收藏网讯】在海淀区甘家口潘庄社区内,几位居民在参观体现改革开放四十年变化的家居用品。这些老物件都是从社区居民家中征集而来,展现了四十年来居民生活的变迁。
全国和地方粮票、表层斑驳的军用水壶、第二代“大哥大”……日前,紫竹院南路20号院3号楼楼前小广场上,一场老物件展正在举行。潘庄社区60多位居民送来500多件家里传下来的、自己用过的老物件,讲述改革开放40年来日新月异的幸福生活。
“这些当年都是真正的钱,靠这些粮票才能吃上饭!还有这购货证,那时有钱都不行,没购货证啥也买不到!”在一堆花花绿绿的粮票前,78岁的居民尹连贵给身边的年轻人讲解。“还有更值钱的,知道这是什么吗?外汇兑换券。外国人来中国,用外汇买东西不方便,就兑换成外汇兑换券,在免税商店和建国门那儿的友谊商店买东西。这张100元的,在1979年那会儿,能买一辆自行车;这张10元的,能买20听青鱼罐头。”尹连贵说。现在年轻人流行海淘,全世界的好东西随便买,时代大不同了。
“这款手机是上世纪80年代末的,还不算‘大哥大’,体积已经小了,算‘二哥大’。当年售价一万八,还买不着。那时候手里没个几百万元的,使不起这个。”看着桌上居民隋军拿来的老款手机,今年68岁、爱好收藏的栾兆玉给身边的邻居介绍着。“现在我根本不用自己买手机,孩子换下来的都用不完。”一旁的居民说。
今年72岁的陈春明大妈拿来了珍藏的宝贝——结婚前老伴儿送的定情信物,一块手表。“这叫莺歌牌,1975年买的,花了260元,发票我还留着。当年我老伴儿的工资,一个月才45元。这表我戴了20多年。”大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记者输入表盘上的商标上网一查,原来这个牌子叫英格纳(ENICAR),是瑞士名表。跟大妈一说,老人恍然大悟,敢情当年老伴儿送的还是一块进口名表。
60岁的王民礼拿来的宝贝,连一些老年人都不认识:一个扁扁圆圆的铜壶。“这叫汤婆子,灌上热水放在被窝里暖脚用的。这是我奶奶留下的,民国时候的东西。还有一个小铜壶,灌水用的。还带着一个刺绣的套子。自从有了暖气,就没人用了。”王民礼说。这些被时代淘汰的生活用品,见证了物质生活的进步。
表层带腻子的军用水壶,第一代海鸥相机,19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结婚证……长长的展台上,分书籍、票据、生活用品、手表、手机、相机、服装等8大板块,展出了500多件展品。居民们围着展品,互相讲解,看着、说着,感受着生活的巨变。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现在的80后、90后没印象,老物件拿出来都不认识,更不知道是干什么的。随着一次次搬家,一些老物件也被丢弃了。”海淀区甘家口街道潘庄社区党委书记毕秀艳说。组织这次展览,就是想让居民把家里还有的老物件拿出来,展示给年轻人看,让更多人了解改革开放40年来发展变化的过程,让人们对今天的幸福生活有更多获得感,激励大家在各行各业奋发向上,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除“近忆往昔,展望未来”老物件展,潘庄社区还将举办“围坐圆桌聊改革”聊一聊活动,“我看改革40年”征文宣讲活动等,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国 家文 物 局九部门推动民间藏品征集,民藏文物终于被肯定了?!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国家出手打破艺术品市场发展围墙,政策催动文化产业升级
- 富豪大举布局艺术品市场:艺术品经济在国内势不可挡!
- 古玩艺术品成为新资产,当下也是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你给藏品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了吗?备案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转手变现!国家政策的推行目的就是让市场活跃起来!
- 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 2025 年艺术品市场: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寻找机遇与挑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艺术品收藏新机遇来临!
- 2025年3月1日,新的文物法即将实施,开启了民间收藏新时代!
- 艺术品市场新政策激活投资热潮,收藏家迎来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