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关注疑似圆明园文物在英拍卖 追索困难重重
【中华收藏网讯】英媒称,在中国的抗议声中,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在11日以41万英镑(1英镑约合8.93元人民币——本网注)的价格拍出了疑似圆明园流失文物虎鎣。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4月14日报道,这件虎鎣是西周时的青铜器,历史可追溯至2700至3000年前。该拍卖行称,1860年,英国海军上校哈里·刘易斯·埃文斯在给他母亲的信中提及,自己从圆明园拿到了几件青铜器和花瓶。
拍卖行还表示,此前只发现了7件类似器物,其中5件目前都收藏于各个博物馆。拍卖行对这件虎鎣估价12万至20万英镑,但最终被一名电话买家以41万英镑的价格买走。
但是,也有专家认为虎鎣的“出身”存在疑点。上海博物馆原青铜部主任周亚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青铜器拥有者的信件中并未明确提到拿到的青铜器就是虎鎣,而且单凭信件和老照片,不足以证明该青铜器是从圆明园流失的。
报道称,这件器物在拍卖前就受到了中国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媒体的密切关注。国家文物局在拍卖前一天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
声明称,国家文物局得知消息后曾跟拍卖行沟通,要求其“尊重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和民族情感”,终止拍卖,但是拍卖行仍拒绝撤拍。
国家文物局呼吁,国际友好人士应本着人文主义精神,共同抵制疑似非法流失文物拍卖。但声明并未奏效。4月11日,这件虎鎣以远远超过先前估价的价格成交。
中国网民纷纷在社交媒体上表达愤慨,认为英国拍卖行不应该将以前从中国抢走的东西拿来拍卖。
香港收藏家林喜翔对英国广播公司表示,她在选择藏品的时候会考虑到藏品的来源,“如果知道拍品是偷或抢来的,就不会去买”。
根据中国文物学会的统计,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等地。这些历史上流失到海外的文物,重回中国之路一直十分坎坷。
报道指出,尽管中国社交媒体上有很多道德层面的谴责,但在法律层面,追索文物困难重重。国际上有一些保护文物的公约,如1970年《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1995年《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等。但是,对于类似圆明园被劫掠文物这种历史上流失出去的文物,中国目前无法按照既有国际公约提出返还请求。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艺术品财富浪潮大爆发!未来是文化艺术品的天下!
- 振奋!艺术品市场大爆发!未来15年是文化艺术品的天下
- 艺术品经纪人来了!以后买卖艺术品需要经纪人,而且跟房地产一样实行艺术资产过户交接!
- 藏家敢买、新人能入,艺术品市场变热闹?多亏“十三五”规划这颗“定心丸”
- 从文 化 部 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博物馆牵手民间艺术:这波双向奔赴,也太戳人了!
- 2025弘仁元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于9月21日开槌
- 民间收藏别再“沉睡”!先搞懂艺术品金融化,国家收购才是变现真出路
- 经济通缩期,为啥说文化产业要成下一个风口?
- 艺术品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远超想象!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最新《文物保护法》带来的中国古玩市场6点巨大变化,具有一定历史意义!
- 国家力挺!艺术品市场要变天,从抵押到交易全利好,错过等十年
- 艺术品市场的冷热交锋:谁在逆势狂飙,谁在被时代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