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自称盗墓者贩卖“古董”获利370余万元
【中华收藏网讯】男子经营古玩店,自称是盗墓者,有一个四十多人的盗墓团队,曾盗过武则天的墓,汉惠帝的墓,骗取酷爱古玩的乐清吕姓一家信任,将117项仿制工艺品冒充古董文物卖给这一家人,共计骗取人民币373.8万元。而该些物品经鉴定均系现代仿古工艺品。4月9日,浙江乐清法院一审宣判该男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
熊某,43岁,江西省抚州市人,在江苏经营一家古玩店,店里卖的是金器、玉器古董之类的物品。
2017年5月份,乐清人老吕到江苏出差,在熊某的店里认识熊某,熊某自称自己店里的东西都是古墓里挖出来的,互相留了电话号码。
老吕的儿子小吕酷爱古玩,准备筹建的博物馆,想买一些年代久远,保存完好的文物,放在博物馆里当馆藏用。老吕将熊某的联系方式给了小吕,小吕通过电话联系了熊某。熊某说自己是专门盗墓的,带了一个四十多人的盗墓团队,在全国各地都有盗墓,并通过微信给其发了一些古董的照片。
小吕一家让熊某将古董送到乐清来看一下。熊某亲自带着一批古董到小吕家里,并介绍说这些东西绝对是真的,都是自己去墓穴里盗过来的,保证是真的文物,给其的都是唐代、汉代的文物。
熊某还在网上下载了进入墓穴的视频,发送给小吕一家人。视频里,深邃的洞穴里,躺着一具陈年白骨,周边摆满了不知年代的古董珠宝,显得十分真实。当小吕“亲眼”看到熊某挖墓的“现场”及墓穴里的古董珠宝时,对熊某的身份及古董来源深信不疑。
2017年5月份到5月底,小吕向熊海桥购买了三次古董,共计117件,总价373.8万元。
2017年5月23日,小吕拿着熊某卖给其的一个明清时代的翡翠玉手镯去鉴定,发现“赝品”。于是打电话给熊某,熊某辩解称:“明清时代的翡翠,现在国家不认可”。
同年6月18日,小吕预约了某知名寻宝栏目的专家,对其家里的文物进行鉴定。专家表示:金器全部都是假的,玉器大部分都是假的,少部分的玉是现代工艺做成仿古玉,也是假的。专家让小吕报案。
6月22日,熊某在微信里继续给小吕发一些翡翠、金器、瓷器、青铜器的照片,说过几天给其带一些精品。小吕佯装同意,让熊某带货物过来。
6月25日,熊某到小吕家,携带75项“古董文物”,他一边开箱,一边介绍货物,说这次这批货有些是自己从古墓里弄过来的,有些是古宅地窖里弄过来的,比如金器、玉器、青铜器,都说是古墓里弄过来的,瓷器说是古代南京迁都时候遗留的,翡翠是上次发给他的视频里的古墓里弄过来的。宣称所卖物品为夏商周、清代等朝代文物,要价160万。熊某说自己历代皇族名人的墓都有盗,武则天的墓,汉惠帝的墓都有,说上一批给其的就是汉惠帝墓里弄出来的。
熊某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经认定,该75项物品总价值人民币268300元,均系现代仿古工艺品。而之前贩卖的117项物品也均系现代仿古工艺品,总价值人民币350500元。
案发后,熊某家属已归还被害人小吕35万元;公安机关已冻结熊某银行账户内的余额共计1067781.69元。被害人小吕对熊某的行为表示谅解。
乐清法院审理认为,熊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经构成诈骗罪。本案诈骗既有既遂,又有未遂,对应的量刑幅度相同,既遂部分确定基准刑,未遂部分作为酌情从重处罚因素调节基准刑。熊某系初犯,已赔偿被害人部分损失,取得被害人谅解,可以从轻处罚。法院最终判决被告人熊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4000元。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古玩艺术品成为新资产,当下也是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你给藏品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了吗?备案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转手变现!国家政策的推行目的就是让市场活跃起来!
- 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 2025 年艺术品市场: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寻找机遇与挑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艺术品收藏新机遇来临!
- 2025年3月1日,新的文物法即将实施,开启了民间收藏新时代!
- 艺术品市场新政策激活投资热潮,收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未来3 - 5年艺术文化市场:大力推进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最少1000家!
- 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就要大变天了,艺术品变现将全面打通!
- 2028:书画艺术品交易市场——文化经济腾飞的引擎!
- 2025弘仁元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于元月18日(上午9:30开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