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拍卖行回应中国文物局:符合英国法律 17点开拍
【中华收藏网讯】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上月末有消息爆出,疑似圆明园被抢的稀有西周青铜器“虎鎣”将于4月11号在英国拍卖。据拍卖行介绍,这件藏品的估价高达12万到20万英镑(约合110万-180万人民币)。消息一出,引起广泛关注。有文物专家对“虎鎣”是否确实为圆明园流失文物展开讨论,有律师呼吁希望圆明园遗址公园能够作为原告起诉这次拍卖行为。
昨天,国家文物局正式声明说,在得知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即将拍卖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后,已通过多种渠道与该行进行沟通,要求其遵守国际公约精神与职业道德准则,尊重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与民族情感,终止对上述文物的拍卖和宣传活动。但4月9号,坎特伯雷拍卖行依然明确表示,拒绝撤拍上述文物。
中国之声独家对话坎特伯雷拍卖行拍卖顾问
10号深夜,中国之声《新闻纵横》编辑以竞拍者身份联系到坎特伯雷拍卖行拍卖顾问吉布森,对方介绍,这场拍卖拍品共有1022件,为期两天,已于当地时间10号上午10点、北京时间昨天下午5点开始。“青铜虎鎣”是第二天拍卖的第一个拍品,预计将于当地时间4月11号上午10点、北京时间11号下午5点开拍,有意竞拍者可以先通过网络注册并交纳保证金,再前往现场竞拍。
对于中方声明,对方没有正面回应,只是表示,英国法律保护拍卖不受影响,将会如期进行:“我们了解中国国家文物局的谴责声明,但是我们的拍卖将合法地如期进行,因为英国没有相关法律阻止我们合法地在英国拍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UNESCO Convention)也只应用于在1970年之后从中国拿走的东西,因此它不具有强制将文物归还中国的能力。我们的展品经由英国牛津鉴定中心(Oxford Authentication TL test)证明,百分之百是来自西周时期的铜器,此外有家信证明,该展品在家族已流传四代,根据时间判断,确认是来自圆明园的文物,非常少见,具有极高价值。”
拍卖为何可以合法进行?追讨海外流失文物,难度有多大?拍卖为何可以合法进行?追讨海外流失文物,难度有多大?
根据许多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取得时效期届满,将使无权占有人对其占有的财产取得所有权。这意味着,只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即使是侵略所得的文物,这些国家的法律也保护文物所有者的合法所有权。
此外,虽然目前国际上有不少关于文物保护的公约,但这些公约仅仅对成员国有约束力,不少国家至今尚未参加部分重要公约,再加上国际公约的执行大多要依靠各成员国的自主行为,因此,通过法律途径追索文物的难度和阻力非常大。
我国对海外流失文物的追讨主要有四种途径:依法追讨、商业回购、政府间外交谈判和捐赠。2016年11月,国家文物局在获悉日本某机构计划拍卖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后,要求其停止拍卖,随后拍卖机构撤拍了相关文物。这被认为是国家文物局首次成功叫停海外中国流失文物拍卖。这样依法追讨的难度有多大呢?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院长、教授霍政欣说:“践行国际条约,它只调整公约实施之后的相关的情况,也就是法律上讲的没有溯及力。你像这个文物可能清朝末年就流失过去了,然后那个时代并没有国际条约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利用国际条约就追不回历史上这个流失的文物。另外世界各国的国内法、民法上都有善意取得制度、取得时效制度,这也导致即便不说国际法问题,就国内法也有追索不可逾越的法律障碍。”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文物局明确表示,不赞成境内机构和个人参与上述文物的竞拍活动,并呼吁国际友好人士本着人文主义精神,共同抵制疑似非法流失文物拍卖。
霍政欣教授认为,一些拍卖行利用“爱国情怀”炒作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中国个人和机构再高额回购,相当于受到“二次伤害”:“参与商业回购,这是一种实现文物回国的一种途径。但是现在不鼓励国有机构参与非法流失文物的商业拍卖。第一点,我们不认可这种非法流失文物现在的合法性。第二点作为国有企业,你要参与这样的文物的商业拍卖,会给外界一种中国政府认可它的合法性现状的一个印象,为今后有可能的法律追溯带来一些困惑。第三点就是中国的机构和个人,现在在国际市场上参与文物拍卖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一个现象,一来是国内现在这个比较有钱,二是涉及到中国的文物,中国当事方肯定更有一些回扣的意愿,这样就导致很多的中国文物在海外市场的价格飙涨,这反过来会给国内的文物安全造成隐患。”
霍政欣教授以圆明园青铜兽首的拍卖过程为例进行说明:“其实我们这么多年去回顾了当年那个文物,就是圆明园青铜兽首的整个拍卖过程,从它上世纪80年代第一次出现在海外市场,到后面最后一次兽首拍卖了一次,价格飙涨了1万倍,就有一些国际的资本已经注意到就是利用这个民族情感故意炒作,这样的话导致中国的机构和个人去参与拍卖,最后价格越来越高,所以最后说中国人在第一次被抢了这个文物是一次伤害,其实第二次用一个离谱的高价去购买这些东西也是一次伤害。”
疑似圆明园被抢文物“虎鎣”的前世今生
虎鎣,是“鎣”类青铜器的一种。有研究认为,与一般被用作祭祀的青铜器不同,在周代,“鎣”是一种用来盛水的实用器具,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水壶。按照拍卖行的说法,现存于世的“鎣”只有七件,因而非常珍贵。从拍卖行提供的照片看,“虎鎣”的造型更像一个茶壶。英国当地艺术家对它的描述是,“造型中的虎不是常见的一只,而是两只,这极富想象力而且稀有。其中一只老虎在盖子上居高临下,倒水时仿佛随时一跃而下,而另一个老虎以更加自然的姿势蹲伏在下,形成了手柄”。
“虎蓥”之前的拥有者——英国海军上校哈利·刘易斯·埃文斯在和家人的信件中详述了他参与洗劫圆明园获得青铜器等珍贵文物的过程,这些信函与文物一起被发现。在信中,哈利·刘易斯·埃文斯这样描述道:“法国人搜刮了大量值钱的战利品,包括手表、钟表、皮大衣、丝绸等。将军号令用上所有能找到的推车,能装多少就装多少回来。”
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基本可以确认,这件“虎鎣”属于圆明园:“从目前我们能掌握的资料和信件来看,这件文物基本可以确定是圆明园的。当然目前我们看不到原件,不能百分之百确定它百分之百是。”
当中国之声记者询问是否需要专人去看现场的实物才能确定文物来源时,刘阳表示:“看实物是一部分,另外就是文献的真实度。我还是很认可他现有的信件和信件里对蓥的描述和来自圆明园的过程。这个蓥确实比较少,我们掌握的资料确实不多,但是不是就确定在期限上,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但有一点肯定,蓥这种青铜器确实不多,应该是在个位数,但到底是不是七件还是五件还是六件,现在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
国家文物局表示,将密切关注事件进展,并将继续依照相关国际公约和中国法律规定,通过一切必要途径促使从我国非法流失的文物回归中国。中国之声将继续关注。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古玩艺术品成为新资产,当下也是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你给藏品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了吗?备案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转手变现!国家政策的推行目的就是让市场活跃起来!
- 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 2025 年艺术品市场: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寻找机遇与挑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艺术品收藏新机遇来临!
- 2025年3月1日,新的文物法即将实施,开启了民间收藏新时代!
- 艺术品市场新政策激活投资热潮,收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未来3 - 5年艺术文化市场:大力推进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最少1000家!
- 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就要大变天了,艺术品变现将全面打通!
- 2028:书画艺术品交易市场——文化经济腾飞的引擎!
- 2025弘仁元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于元月18日(上午9:30开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