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几十个走私缅甸花梨木的被抓了
【中华收藏网讯】从2016年开始,在缅甸“开发”红木原材,就再也没有以前那么欢乐祥和了。 2017年,缅甸的执法部门,在中国鸡年的大年初二就查封了仰光的三家锯木厂,罚没二千多吨红木原木(缅花和酸枝),抓了几十个走私人员和代理,多名在缅甸的中国木友跑路。
并且,这种高压态势一直延续到了他们的泼水节、中国的狗年春节。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春节期间,缅甸依然每天都能侦破几起红木走私案、抓捕几个走私红木的。
(大果紫檀在缅甸的资源分布图。来源:木材地理)
缅甸花梨木的树种存量不容乐观。根据缅甸森林局的资料,大果紫檀在缅甸的合计资源存量仅为92.5万立方吨。
具体的消耗速度虽然没有官方数据,但不管从哪一个已知的数据来看,缅甸92.5万立方吨大果紫檀的蓄积量都是不可持续的。
不过,在2016年,缅甸对大果紫檀的保护态度,还是相当暧昧的:CITES东盟专家组(CITES AGE),原计划在2016年9月24日的第17届CITES大会上,提交将大果紫檀(缅甸花梨)列入濒危物种附录二的提案,但最终因产地国政府的原因而未能提交。
从不愿意被列入国际濒危贸易管制特种,到几个月后的铁腕查禁,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转变?
不是什么意识提升,而是因为:“从2017年5月开始,只有缅甸国有企业缅甸木业公司才可以合法出口来自国有林地砍伐的木材”。--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发言人U Win Zaw
所谓的严防死守,围追堵截,赶尽杀绝,也都是为“国营”保驾护航。
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鸡年过去,狗年来了,看来缅甸花梨木的货源依然还将是“不得宁焉”。
当然,“要不了几年也就安宁了”,一位在缅甸“开发”缅花的木材商说,“不管官砍还是民砍,总共就剩那么些,谁都没几年好砍的”。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振奋!艺术品市场大爆发!未来15年是文化艺术品的天下
- 艺术品经纪人来了!以后买卖艺术品需要经纪人,而且跟房地产一样实行艺术资产过户交接!
- 藏家敢买、新人能入,艺术品市场变热闹?多亏“十三五”规划这颗“定心丸”
- 从文 化 部 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博物馆牵手民间艺术:这波双向奔赴,也太戳人了!
- 2025弘仁元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于9月21日开槌
- 民间收藏别再“沉睡”!先搞懂艺术品金融化,国家收购才是变现真出路
- 经济通缩期,为啥说文化产业要成下一个风口?
- 艺术品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远超想象!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最新《文物保护法》带来的中国古玩市场6点巨大变化,具有一定历史意义!
- 国家力挺!艺术品市场要变天,从抵押到交易全利好,错过等十年
- 艺术品市场的冷热交锋:谁在逆势狂飙,谁在被时代抛弃?
- 艺术在资本市场中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