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投资靠谱么?
【中华收藏网讯】3月20日结束的纽约苏富比(微博)春拍中,一件明永乐龙泉大盘以53万美元成交(含佣金),合港币416.05万元,去除约30%的买方和卖方佣金以及各种费用后,卖家收益约为291万港币。拍卖刚刚结束便有消息传出,1996年,该瓷盘曾以134万港币拍出,并评论说很多藏品是远远跑不赢通胀的。
此件藏品没有跑赢通胀的说法自然是危言耸听,根据国际货币组织(IMF)数据推算,1996年至2017年中国的年平均通货膨胀率为2.21%,而去除佣金成本之后,该瓷盘的年化收益率为5.3%,几乎是年均通货膨胀率的2倍,因此该投资还是很好地抵御了通货膨胀的风险。
那么这件龙泉大盘与其他替代性投资相比收益到底处于什么水平?假设藏家把1996年购买龙泉大盘的本金134万元港币,投资到风险极低的银行定期整存整取储蓄产品,即使采纳市场上最低利率基准,所得利息收入也要高于购买永乐龙泉大盘所得收益,银行定期整存整取是相对而言最保守的投资方式,这些资金如果投资了优质股票或债券收益可能更高。因此仅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购买此瓷盘并不能算是一个好的投资方式。
永乐龙泉瓷盘是中端市场艺术品投资的典型案例,近年来,高端艺术品市场的收益率要远远高于中低端市场。据最新发布的《2018年巴塞尔瑞银艺术品市场报告》显示,2007年至2017年期间,拍品单价超过100万美元的高端市场是增幅最大的板块,该板块的成交总额占据了整体市场份额的64%,而中端市场所占份额则降低了10%。由此可见,艺术品市场收益最高的部分显然在超过100万美元的高端市场。对于寻求长期收益的普通投资者来说,购买中低端艺术品的投资回报率未必能高于银行定期整存整取储蓄产品。
这个现实对于宣扬高收益艺术品投资的理财机构无疑是一个有力的回击,如果投资艺术品的投资回报率还不如风险极低的银行定期储蓄产品,那么艺术品投资的意义何在?投资机构们真的有能力通过市场运作使艺术品产生高效的投资回报率么?
文化价值、物性价值和情感因素三方面组成了艺术品市场价值的基本框架。文化价值大致可分为审美价值、历史价值和象征价值,文化价值是不断变化的,它的形成是一种话语的建构。审美价值是对美的一种定义,但是这个定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还有一个是品味。品味与所处的阶层和文化修养有关。历史价值带有时代偏好。比如明代中期崇尚北宋绘画,而到了晚明则崇尚唐画和元画。象征价值是社会性、阶层性的,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当一位富豪购买了一件高价艺术品,这件艺术品便会成为一种符号化的标签,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物性价值是固有的,包括作品的稀缺性、品相和真伪。它们是作品本身的属性。情感因素是个人化的,可以通过调动买家的感性因素来提高市场价格。良好的购物环境可以促进销售,例如画廊往往会努力营造舒心的环境,使人心情愉悦。拍卖行则努力营造一种竞争环境,激发竞拍者的竞争欲望。艺术家本身的传奇故事也对提高知名度和提升价格有益,一些动人的传奇故事可以有效调动买家的情感呼应,像梵高、毕加索等顶级艺术家都有围绕他们的生活和作品而产生的传奇故事。
对于艺术品投资来说,除非运营机构可以全面掌控上述对于艺术品市场价值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否则何谈操作市场,影响价值?在这些价值决定因素中,最为关键的审美价值和象征价值往往是一种社会集体的选择,绝非是一个机构可以操控的。因此,那些声称可以通过市场运作来提升作品价格的机构和个人,能做到的可能便是顺应社会潮流,并通过调动买家情绪来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
孔达达 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院长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的天价文物是什么?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从文化到财富: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惊人崛起
- 古玩市场:经营模式正在转换,别傻乎乎的跟不上
- 为什么“中国瓷器”已成为全世界收藏投资的硬通货
- 官员财产申报“新政”,让艺术品成“合理配置资产”的最佳途径!
- 古玩行情低迷?这样的藏品越卖越贵,还不愁卖!
- 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五大技术革命,重塑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经济格局,未来已来!
- 最后的资源争夺战: 古玩艺术品投资!
- 阿里进军艺术品金融银行业务:变革与机遇!
- 艺术品资产化:第三次财富大洗牌,你能抓得住吗?
- 艺术品投资的黄金时代:资本、抄底与政策的机遇盛宴!
- 2025:艺术品市场的黄金破晓与牛市征程…
- 民间收藏变现:这些新的实践模式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