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金银书写的宋代古经卷 曾轰动中国文物界
【中华收藏网讯】即墨区博物馆珍藏了一部宋代用金银书写的书——《妙法莲华经》,1987年,这本精美的古经卷曾轰动中国文物界,博得“稀世珍宝”的美誉。
观宝金银书《妙法莲华经》采用了瓷青纸蘸着金、银泥书写绘制而成,每卷卷首都绘有说注图和佛教故事,装帧极其精美。瓷青纸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最好的书写纸张,是五代至宋时的一种华丽的染色加工纸,一般较厚重,染以靛蓝,因其色如瓷器的青釉,故称为瓷青纸,到明朝时又被称为磁青纸。这种纸不仅质地柔软、细腻、光滑,还具有防腐、防潮、防虫、防褪色的特点,而且外观显得富丽典雅,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也制作不出质量如此好的瓷青纸。
经卷字体为楷体,浑厚庄重,是宋代书法的精品力作,其中的文字大部分用银泥书写,但是文中的经名、如来、菩萨、世尊诸神名,皆用金泥书写,以示尊敬。各卷卷前均有金银泥绘制的卷首画,如来、梵王、天王、菩萨等为金面,其余为银面;卷首画沿袭了唐代画家吴道子的画风,画中人物及诸神佛潇洒飘逸,极具神韵。
至于经卷的装裱,均为卷轴装,包首用黄色及淡青色云纹绫,内面为金色樗蒲纹印花绢,包首内印花绢的纹饰十分清晰。
故事是谁打造了这套旷世经卷呢?即墨区博物馆馆藏“宋代金银书《妙法莲华经》”第五卷和第七卷的金书题记揭示了答案。第五卷中供养人肖像图上方的金书题记,以及第七卷卷尾的题记都表明,经卷是一个叫作何子芝的人在宋代庆历四年为供养已经过世的母亲出资打造的。何子芝是何许人,目前已不可考证。但是根据专家估计,抄写一部这样的经书是非常耗时耗力的,写经人必须全神贯注,不能有丝毫分心,全经近7万字,一旦出现错误,整卷经书都要报废,抄写完成大概需要10年时间。而且宋代黄金竭乏,素有禁令,《宋史·仁宗记》:“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八月戊戌,禁以金箔饰佛像。”由此可见,打造这部佛经的何子芝必定是一位家境殷实的虔诚的佛教徒。
1951年,即墨正在开展土地改革,各村将没收地主和庙宇的一些文物上缴县文物管理工作组,这部佛经亦同时交县文物管理工作组保存。同年,胶州专署派员来即墨调走文物32箱,金银书《妙法莲华经》第六卷亦在其中。1986年以前,这部佛经的第一、二、三、四、五、七卷一直静静地躺在即墨区博物馆的库房内,第六卷则遗存于今胶州市博物馆。1986年8月上旬,时任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的史树青和天津市文化局刘光启来青岛讲学,在教学实物中发现此经。
鉴宝1987年,启功、史树青等50余名专家学者在北京召开这部《妙法莲花经》的鉴赏会,一致认为该经卷是一件稀世珍宝,2008年该经被收录入《珍贵古籍名录》。专家认为,宋代金银书《妙法莲华经》不但为学界研究北宋时期绘画书法提供了资料,而且对研究中国宗教史也有重要价值。据悉,即墨区文化部门将在即墨区博物馆内设置专门展厅,定期展出该经卷;同时将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研究出版。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古玩艺术品成为新资产,当下也是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你给藏品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了吗?备案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转手变现!国家政策的推行目的就是让市场活跃起来!
- 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 2025 年艺术品市场: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寻找机遇与挑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艺术品收藏新机遇来临!
- 2025年3月1日,新的文物法即将实施,开启了民间收藏新时代!
- 艺术品市场新政策激活投资热潮,收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未来3 - 5年艺术文化市场:大力推进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最少1000家!
- 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就要大变天了,艺术品变现将全面打通!
- 2028:书画艺术品交易市场——文化经济腾飞的引擎!
- 2025弘仁元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于元月18日(上午9:30开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