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建立书画拍卖鉴证追责机制
【中华收藏网讯】十九大报告指出,国家将大力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物质生活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书画艺术作为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需求不断增长。据统计,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总规模已经达到了3000多亿,拍卖市场的大规模基本上稳定在600亿左右。
不过,在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当下,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江苏省书画院院长薛亮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中国书画造假现象由来已久,近20年来,当代艺术家的作品由于价格涨势较快,社会认知度高,造假者熟悉他们的风格和创作规律,造假便利,以致有些书画家的伪作在市场上高达90%,使得书画造假成为拍卖中的重灾区,乱象已不堪忍受。
“如果文化资源被作为工具,进行过度投机导致风险积累,甚至以文化为名违规违法,行金融诈骗之实,必将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后果。”要构建健康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管理体系,薛亮认为,治理的关键在于政府管理部门能否发挥能动性,从政策、立法、执法及权威鉴证机构的建立方面入手,切入到书画流通的各个环节。
因此,他建议:委托拍卖的书画作品,特别是估价五百万以上的作品需经由各所在地文化部门牵头成立的权威艺术品鉴定仲裁委员会,进行背对背鉴定,少数服从多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应建立个人作品备案,帮助艺术家保存全面精确的个人作品数据信息;拍卖人、委托人在委托拍卖之前,须清晰提供送拍艺术品的来历,并担保送拍作品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参照国外规则,制定保证条例。买受人如通过权威途径确认拍得艺术品非原作并经鉴定证明确系伪作,拍卖公司应无条件接受作品的退还并退回全部款项;对于艺术品市场中制假、售假的相关责任人,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人员;建立独立的第三方艺术品市场数据。经过作者本人鉴定、高清图像采集、国家版权登记备案等措施为艺术品建立身份信息,并提供查询平台。
“中国艺术品市场正逐渐深层化、成熟化,特别是随着国家对艺术产业的重视,构建艺术品鉴证追责体系,将成为遏制当代书画市场乱象的有效手段。”薛亮呼吁有关部门能够切实重视,积极推动艺术品监管体系的构建,促进中国书画市场健康发展。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感恩2024 期待2025与你同行---弘仁元春季拍卖会-征集开始!
- 画像拍出1.3亿港元,乾隆的女人有多美?
- 民藏交易合法化,寄托于中国艺术品拍卖崛起之路!
- 敬請期待!弘仁元2025迎春藝術品拍賣會-開拍在即
- 敬請光臨!弘仁元2025迎春藝術品拍賣會
- 值得期待: 2025弘仁元迎春艺术品拍卖精品预览!
- 文物法修订草案确定:民间文物买卖解禁,外资拍卖行获允
- 弘仁元|2024艺术品秋拍网络拍卖会
- 民藏交易合法化,寄托于中国艺术品拍卖崛起之路!
- 新时代买家瞩目“吴冠中《桂林日出》”超逾低估价2.7倍多,以1247.50万元成交!
- 中国嘉德2024秋拍大观夜场火爆收官,总成交额高达3.08亿
- 文物局:建立民藏鉴定机制、探索登记交易制度
- 拍卖风云突变:顶尖拍卖公司跌落神坛,市场暗流涌动为哪般?
- 2024秋拍战报:香港苏富比大拍成交记录新鲜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