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绘画中的美食 达利最爱面包
【中华收藏网讯】乔布·贝克赫德的《烤面包师》中,荷兰面包店主已经吹响了号角。面包、卷饼、脆饼真是逼真,画面洋溢着一种愉快的商业气息。此外,在印象派大师莫奈的《水果挞》中,面包烤得恰到好处,色泽诱人让人垂涎欲滴。
在文艺复兴前的欧洲绘画中,有关食物、餐饮、烹饪,以及描写餐馆和宴会的作品一直比较少见。直到16世纪中后期,表达世俗生活和饮食的绘画作品才陆续问世,并逐渐成为一个热门题材。在这一时期,绘画中的食物形象大多象征着人们对物欲的满足。20世纪60年代的波普艺术开始嘲讽食物的这种安抚作用,70年代以后的后现代艺术家们继续着这一批判。
17世纪荷兰的艺术家们创作了食物形象的关键要素,以食物为题材的绘画,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亨利·马蒂斯、保罗·塞尚等众多著名艺术家都从17世纪盛极一时的荷兰食物画中汲取了大量营养。
面包是欧洲人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食物。与面包结缘甚深的达利曾说过,面包是一个他痴迷已久的元素。在西班牙的菲格拉斯,达利设计创建了自己的博物馆。这是一座城堡式的房子,玻璃圆顶,酒红色墙面,上面整齐点缀着的金色疙瘩形装饰,便是他热爱的面包。博物馆里收藏了达利各个时期的作品,其中《思忆中的女人》是用玉米、瓷器和硬纸板等制作的雕塑,女人头上也顶着一个金黄色的大面包。据说,这件作品在1933年参加巴黎独立沙龙的超现实主义画展上,毕加索来画展观摩时,他的狗一下子扑上去吃掉了那块大面包。
乔布·贝克赫德的《烤面包师》中,荷兰面包店主已经吹响了号角。面包、卷饼、脆饼真是逼真,画面洋溢着一种愉快的商业气息。此外,在印象派大师莫奈的《水果挞》中,面包烤得恰到好处,色泽诱人让人垂涎欲滴。
餐桌上,肉自然是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与此相关的屠宰场、肉铺也成了画家的题材。1551年,在彼得·阿尔岑《肉铺与圣家施舍》中,卖肉摊则完全呈现为第二屠宰场的样子:桌子、盆、盘子、桶、椅子还有篮子上,码满了刚刚去毛的牛头、猪头、猪蹄……捆成串的香肠和腌制好的家禽,尤其是那双牛眼恶意满满地直视着画外,好像每一个食客都要对它的死负责。这张“肉体”横陈的画作,几乎可以让人听到苍蝇嗡嗡作响。
“正餐之后没上奶酪,犹如美女失明而令人遗憾”。这是法国美食家布里亚·萨瓦兰在《味觉生理学》(1825)一书中说的第14条格言。也许奶酪具有辅助消化的作用,正餐之后的甜点自然不可或缺。西米恩·夏尔丹的《奶油糕点》是18世纪食物的新气质的绝佳代表。一个淡雅的石台上,橙花的枝叶插在奶油糕点上。糕点形状不规则,却仍傲慢地立于画面中央。左边的瓷罐饰有鲜嫩的花朵,边上还放着两个熟透的桃子,两块曲奇,一块美味的小烤饼,还有三颗樱桃。
波普艺术画家对食品的关注,可能比西方艺术史上其他任何流派都要多。美国画家伟恩·第伯的很多画作中使用了大众文化中处处可见的快餐店食品题材,带有强烈的波普艺术风格,较粗的外轮廓线,完整的物品描绘等等。在他比较出名的作品《奶油蛋糕》中,他把蛋糕画得让人垂涎欲滴,每一块蛋糕都和背景阴影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都重复并有规律地排列。看似艳丽却给人一种机械刻板的感觉,表达了对当时美国粗糙的文化和批量生产食品的讽刺。这些东西看似劣质粗俗,但却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真实。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古玩艺术品成为新资产,当下也是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你给藏品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了吗?备案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转手变现!国家政策的推行目的就是让市场活跃起来!
- 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 2025 年艺术品市场: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寻找机遇与挑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艺术品收藏新机遇来临!
- 2025年3月1日,新的文物法即将实施,开启了民间收藏新时代!
- 艺术品市场新政策激活投资热潮,收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未来3 - 5年艺术文化市场:大力推进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最少1000家!
- 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就要大变天了,艺术品变现将全面打通!
- 2028:书画艺术品交易市场——文化经济腾飞的引擎!
- 2025弘仁元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于元月18日(上午9:30开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