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带动艺术金融化,艺术品投资刻不容缓
【中华收藏网讯】近几年,各类文化类节目爆发。从2016年《我在故宫修文物》使故宫变身全民网红,到2017年年初的《中国诗词大会》的诗词热,到《见字如面》的书信热,再到年末的《国家宝藏》以及2018年初的《如果文物会说话》的文物热,带动的不仅仅是文化产业的热潮,更是艺术品收藏投资的爆点,从而引发普通大众对此的关注和思考。
节目播出后,明显受益的非博物馆莫属,数据显示,中国博物馆总数超过4000家,仅2016年一年接待观众数量就达8.5亿人次,增长8.9%,人流量增加50%-60%。火爆的展览亦是不断出现,都是游人摩肩接踵、展区日日爆满的场景。这样的情况或能说明,公众的欣赏水平、文化需求都在水涨船高,对传统极感兴趣、对文化报以热爱的人群也明显转为年轻化,投资瓷器、书画等中国传统艺术收藏品正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
中国璀璨的古代文明史,曾经是引领世界文明发展的灯塔,中国积累的5000多年的文化艺术资产,如瓷器、书画、玉器等在国际上依然拥有很高的地位。艺术品由于其唯一性和稀缺性,随时间具有市场价格的增值效果。过去,人们的收藏观念不强,也没有多余的流动资金用于购买,所以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形成较晚,但是在国际市场,艺术品已是投资必备。
尤其是近几年来,国民平均生活水平升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合理性的资产配置规避风险。国家三令五申的出台调控房价政策,股市的不稳定性,给投资者带来诸多恐慌。反差之下,艺术品市场所创造的高回报率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财富涌入市场。尽管中国艺术品升值速度极快,不论是古代、近代、当代,乃至于现在一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都受到市场青睐(见图,黄胄《姑娘追》390x90cm),但总体来说,中国艺术品市场虽然仍处于发展初期,但是充满朝气,前景广阔。因此,文化艺术品列入家庭资产的配置表也必定是未来发展趋势。
作为文化大国的中国,对文化艺术品市场的扶持力度也在逐年加大。习近平同志曾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国家文物局以及地方文物局种种会议与工作计划要点以及出台的政策都以这一重要讲话为指导。中华收藏网、中国包装网总裁、艺术品高级鉴定师、评估师龚经强认为,目前,文化产业已上升到国家政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艺术金融化无疑会成为推动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推进艺术市场壮大,促进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途径。借助金融化的手段,促进艺术的影响,艺术品收藏的春天已经在悄悄走来,这是打文化自信的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正所谓“搭文化舞台,唱经济大戏”,文化的舞台越大,经济的潜力就越足!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才能让更多的中国人获得实惠和利益。而艺术品收藏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延伸,更是财富符号的延伸,今后的艺术品金融必将成为财富的一部分。
现如今艺术金融化缺少衔接的平台,而龚经强创办的中华收藏网是一个以“互联网时代+文化+金融”的艺术品消费创新模式。为众多藏友提供艺术品信托基金、艺术品租赁、艺术品质押、收藏会展、书画家推广等服务。中华收藏网书画投资作为一站式大众化资产配置交易平台,始终致力于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艺术资产配置,提供更多更安全的资产组合,并为用户提供很多快捷服务,始终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使平台真正成为用户与资产的一个中间链条,让更多用户在艺术资产配置上实现自己的收益预期,为用户打造更为便捷的资产配置方式。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的天价文物是什么?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从文化到财富: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惊人崛起
- 古玩市场:经营模式正在转换,别傻乎乎的跟不上
- 为什么“中国瓷器”已成为全世界收藏投资的硬通货
- 官员财产申报“新政”,让艺术品成“合理配置资产”的最佳途径!
- 古玩行情低迷?这样的藏品越卖越贵,还不愁卖!
- 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五大技术革命,重塑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经济格局,未来已来!
- 最后的资源争夺战: 古玩艺术品投资!
- 阿里进军艺术品金融银行业务:变革与机遇!
- 艺术品资产化:第三次财富大洗牌,你能抓得住吗?
- 艺术品投资的黄金时代:资本、抄底与政策的机遇盛宴!
- 2025:艺术品市场的黄金破晓与牛市征程…
- 民间收藏变现:这些新的实践模式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