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古书画或将成为2018年艺市“黑马”
【中华收藏网讯】随着2018新年的开启,艺术品市场也将开启新的征程。虽然距离一年一度的春季大拍还有一段时间,不过在此期间举行的一些中小型拍卖活动也着实精彩纷呈,其中传递出的一些讯息,值得持续关注和探讨。
如近期中国嘉德举行的新年首拍——“嘉德四季第50期·迎春拍卖会”上,共推出6个专场近3500件拍品,总成交达到8548万元。其中,中国古代书画部分推出的两个专场推出800余件拍品,现场买家有备而来,竞拍积极,总成交额达到2625万元,其中“中国古代书画(一)”专场成交率高达88%。值得一提的是,在该专场成交前十的作品,佚名佳构竟然占据前八席位。且这几幅作品的成交价格相较于最低估价,均呈现5倍到近100倍的增长。如估价12—22万元的佚名《官威图卷》,最终拍得94.3万元;估价1.2—2.2万元的佚名《雪景寒林》,以70.15万元成交;而超估价最大的当属佚名《水阁销夏图》,这幅作品的估价仅为6000—12000元,而最终成交价高达59.8万元。古代书画“佚名”作品的市场热度可见一斑。
古代书画“佚名”作品价值究竟如何判断?这就不得不从其成因说起。有专家指出:古代书画在千年历史演变中,有的名作遭受首尾分离,甚至有好事者为图利,人为割裂、挪移作品中的名款,张冠李戴,给后人留下断代、定名及真赝鉴定难题。随着时代发展,认识的提高,人们对一些原有名款、流传有序的古代书画名作,重新进行鉴定。在此过程中,发现有些名作的定名也许在古代就存有误区,需后人加以新的鉴别。如在2014年浙江省博物馆举办的“守望千年:唐宋元书画珍品特展”上亮相的《九歌图》,原来一直以为是李公麟作品,经过后人的反复研究、考证,发现其实并不是,按现代书画鉴定的标准,在缺乏足够证据的情况下,遂将其改为佚名之作。
“佚名”古书画的市场热度,显示出一定的“黑马”成色,对于古代书画市场整体门类的提升,无疑传递了一个积极信号。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方面反映出市场买家对古代书画市场领域的关注度正在提升,另一方面体现出市场买家对于古书画的研究变得更加专业。也有市场人士指出,“佚名”古书画因为其身份的不确定性,其价格一般很难实现较大突破,不过也正因这种不确定性,导致这些作品身价存在很大的变数。如果能够经得起历史的考证,甚至有机会验明“正身”,或许就能够变“凤凰”,实现价值飞升。(王国良)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从收藏家视角看中国艺术品:未来十年发展与趋势走向
- 书画艺术——当代人守住财富的“新密码”
- 3亿汝窑洗子惊世成交:一场没有硝价的文明争夺战,看懂的人都沉默了
- 一场资本与文明的合谋:艺术品市场正在悄悄改写财富游戏的底层逻辑
- 国 家: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先看先知!
- 全民收藏的今天,古玩市场还有“漏“可捡吗?你知道怎么捡吗?
- 藏得住,才值钱:真正会涨的藏品,往往看起来不起眼
- 鉴别真假蛤蜊光:看这篇就够了!
- 未来瓷器收藏市场:哪些瓷器品类将脱颖而出?
- 成功人士为何都钟爱收藏?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有三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别争了:这才是未来古董文物鉴定的方向
- 龚经强:如何建立权威的文物艺术品鉴定体系?
- 民藏曙光:不问来处,科学确真才能开启黄金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