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艺术市场:叫好不叫座 仅“略有起色”
【中华收藏网讯】2017年艺术品市场可以用“叫好不叫座”来形容。笔者观察,市场依然低迷的格局基本确定,只能以“略有起色”来评估整体艺术品市场。
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了近30年,但关注力始终在艺术品收藏和艺术品投资方面,最值得培养的艺术品消费市场始终被行业忽略。2017年,人们开始关注艺术品消费市场的培育。缺乏艺术品消费基础,艺术品市场就是空中楼阁。
2016年,以故宫文创为标志,授权及文创开始普及,2017年,文创及授权产品开发已成燎原之势。“匠人精神”“工匠精神”“私人定制”已经成为热点词汇,这是催生高质量艺术品、工艺美术作品、文创产品的重要土壤,为艺术生活、品质生活积累了巨大动力。越来越多城市、社区引入雕塑、装置、书画等艺术品,进入公众领域。这对社会促进艺术教育,引导公众体会艺术品功用极为重要。
在互联网时代,艺术品经营者的经营理念不能局限于弹丸之地,仅仅关心眼前的经营场地的狭小空间,互联网为经营者拓宽了无限空间,APP、微商、公众号、电子课堂、网站成为原有经营者和新投资者重点关注的领域。
2017年艺术品展览展示活动空前活跃,以“艺术”加“地名”的展览遍布全国。以故宫为代表的博物馆、美术馆及大量有实力的民营美术馆在策展能力上普遍提升,北京、上海多个展览参观人数超过10万人。大众积极参与艺术品展览参观,成为一道风景线。艺术品讲座也非常普遍。上海、北京、广州、杭州、深圳许多商业机构开始布局公共艺术品常年展陈,一些艺术机构也主动进入商业空间,这对艺术教育及艺术品推广有着积极意义。
2017年另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就是一些前卫艺术家充分利用科技及互联网的技术与艺术思维结合,推出一些新颖的艺术空间展示作品,不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也让观众置身艺术作品中,体验性、沉浸感极为强烈。
多元融合成为当代艺术的最鲜明特点,35岁以下的观众对当代艺术有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传统艺术品越来越沉淀于资产财富领域,而当代艺术会成为时代年轻人的消费对象。虽然艺术品市场消费现在还有些冷清,但笔者认为,这几年恰恰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理性回归期,也是蓄势期,更是转型期。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感恩2024 期待2025与你同行---弘仁元春季拍卖会-征集开始!
- 画像拍出1.3亿港元,乾隆的女人有多美?
- 民藏交易合法化,寄托于中国艺术品拍卖崛起之路!
- 敬請期待!弘仁元2025迎春藝術品拍賣會-開拍在即
- 敬請光臨!弘仁元2025迎春藝術品拍賣會
- 值得期待: 2025弘仁元迎春艺术品拍卖精品预览!
- 文物法修订草案确定:民间文物买卖解禁,外资拍卖行获允
- 弘仁元|2024艺术品秋拍网络拍卖会
- 民藏交易合法化,寄托于中国艺术品拍卖崛起之路!
- 新时代买家瞩目“吴冠中《桂林日出》”超逾低估价2.7倍多,以1247.50万元成交!
- 中国嘉德2024秋拍大观夜场火爆收官,总成交额高达3.08亿
- 文物局:建立民藏鉴定机制、探索登记交易制度
- 拍卖风云突变:顶尖拍卖公司跌落神坛,市场暗流涌动为哪般?
- 2024秋拍战报:香港苏富比大拍成交记录新鲜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