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索道轿厢被弃?市文物局:将建索道博物馆
【中华收藏网讯】作为重庆人,嘉陵江索道承载了太多人的记忆,它曾是市民往返江北和渝中的重要交通工具,在服役29年之后,于2011年3月1日正式停运。近日,市民刘先生向记者报料,在路过千厮门大桥时,见江北城一侧摆放着曾经嘉陵江索道的轿厢,“风吹日晒没任何保护,就跟丢弃一样,太可惜了。”刘先生说。随后,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
走访:
嘉陵江索道轿厢为啥被遗弃
昨天上午,记者随报料人刘先生进行了实地走访。站在千厮门大桥靠江北城一侧望去,桥底下还留有一栋三层小楼,它就是曾经嘉陵江索道的北塔楼。
在与塔楼相隔几十米远的一处露天坝,停满了各种车辆。“看嘛,就是那个大厢子。”刘先生所指的索道轿厢,被铁栏杆围了起来,并用门锁锁住,两米多高的轿厢没有任何遮挡,表面已锈迹斑斑,轿厢一旁散落着部分零部件,轿厢内部也被拆解,只剩下空壳。
记者询问多位路人,对于轿厢的事均表示不知情。在嘉陵江索道北塔楼,记者找到了保安陈师傅,“我是去年6月份过来的,负责嘉陵江索道北塔楼的安保工作。”陈师傅表示,嘉陵江索道旧址已由市文物局接管,包括北塔楼和轿厢,具体工作进展他不知情。
回忆:
他曾天天坐嘉陵江索道上学
嘉陵江索道于1982年1月1日建成试通行,因为索道站台位置与东水门、千厮门大桥以及轨道交通的地下隧道布局规划撞车,于2011年3月1日正式停运拆除。据了解,嘉陵江索道早在2009年就被列为市级文物。
家住渝中区棉花街的许亮,今年40岁,“小时候在十八中上学,天天坐嘉陵江索道,那时同学们都羡慕得不得了。”提起嘉陵江索道,许先生有些激动,上世纪九十年代,索道是他每天往返上学最重要的工具。
今年55岁的李伯伯,家住渝中区沧白路,经营着一家小超市,他曾是江北一家锁厂的下岗职工,“九十年代那会儿,我每天上下班必坐嘉陵江索道,早上排很长队才能进站,一些小商贩挑起蔬菜水果到解放碑这边来卖。”
回应:
文物局称将建索道博物馆
昨天,记者来到重庆客运索道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嘉陵江索道拆除的后续工作已交由市文物局接管,索道公司已不再负责管理,轿厢的保护工作也是他们在负责。”
随后,记者来到市文物局,一名姓周的工作人员表示,“嘉陵江索道拆除后的后续工作确实是文物局在接管,计划在旧址上建一座索道博物馆,供市民参观游览。”他表示,目前已进入招投标阶段,如果顺利,年内就可以完成施工建设。
为何不给轿厢搭个棚子加以保护呢?该工作人员表示,轿厢实际是有保护的,包括周边围上了铁栅栏,还用锁锁住,“等索道博物馆施工建设好了,轿厢还要重新挂上塔楼,嘉陵江索道的部分零件也会当作文物保存下来,肯定是要保护好的。”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上海文物市场新政启航,民间收藏迎来黄金时代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藏家消费习惯正在改变,未来古玩行业将向这个方向发展!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国家扶持艺术品变现:艺术品交易流程和方式,已经出来!
- 艺术品卖不掉、估不准、不敢押?破解困局的方法终于来了!
- 国 家: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先看先知!
- 2025弘仁元春季艺术品拍卖于04月27日(上午9:30开槌)
- 北京成为第一个艺术品变动产的试点城市!艺术品市场要腾飞了!
- 艺术是一种人格参与,玩的是精神,拼的是文化,较量的是修养!
- 文物法修订草案敲定:允许民间文物交易 准许外资拍行进入
- 紧急提醒!2025艺术品市场红利来袭,入场攻略在此
- 重大信号!国家强势入场,艺术品变现黄金时代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