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产”强力驱动中国文化消费
【中华收藏网讯】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2017年中国文化市场的繁荣,答案或许应是“排队”。从上海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百物展”到北京故宫《千里江山图》特展,博物馆、剧场门前排队渐成常态。近年来,中国文化消费的市场不断扩大,其背后的推动者是中国新中产群体。
2017年,中国各城市不少博物馆、剧场门前的队伍变长了,“排队”愈发成为一种常态。去年3月,“大英博物馆百物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中方策展人闫志透露,从安检排队到进入展厅,高峰期差不多需要3个小时。6月至10月,该展转移至上海博物馆,同样火爆。
去年7月的暑期天气炎热、骄阳似火,但敦煌莫高窟却迎来排队看展的人流。9月至10月,《千里江山图》全卷展出成了北京故宫博物院最热闹的事。
11月,汇聚了齐白石、傅抱石、李可染、徐悲鸿等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多名重要画家的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当时参观者排队长度一度达几百米。有工作人员表示,这样的情况在开展期间一直存在,这场为期9天的展览“接待观众13万人”。
曾两次为《千里江山图》去北京故宫博物院看展的郭旗说,自己第一次去看纯粹是出于“好奇”。“当时大家都在说这幅画的‘传奇’故事,王希孟年仅18岁便在宋徽宗的指导下完成这幅画,完成后不久便英年早逝。说实话,我不是书画爱好者,当时真是被这个‘传奇’吸引的。”
这样的场景在几年前还颇为罕见。以《千里江山图》特展为例,2009年和2013年,《千里江山图》先后两次在武英殿展出。“除了不知情‘闯入’的游客走马观花、喧哗而过,特意来观展的人不多。明显的变化发生在两年前。当时正值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清明上河图》等藏品在“石渠宝笈特展”展出,“故宫跑”在那时应运而生。到了2017年,排队在文化领域已渐成常态。
“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特展策展人、北京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王中旭表示,自己对《千里江山图》的火爆人气并不感到意外。他认为,观众排队正是“人们对高品质文化产品需求的反映”。
“新中产”成文化消费主力。当前,更多人选定的出国旅游地,是出于对一部电影或一首音乐的喜爱;自己动手磨咖啡豆,是为了感受制作时的参与度和满足感;在奶茶店门前排起长队,不再因为产品的稀缺而是对味道的偏爱……“文化消费”除了获取实利外,更倾向于满足精神需求。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报道称,日本广告公司博报堂旗下研究机构“上海博报堂生活综研”20日发布了最新的中国消费动向研究结果。博报堂将年收入在人民币10万至20万元的家庭定义为“新中产阶层”,分析称新中产阶层催生了文化相关的新消费。有八成新中产阶层表示,与四五年前相比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报告显示,比起以往消费者追求“高效”“省力”“大众”的整体倾向,当前更看重通过看似“徒劳”“费力”和“自我”来获取精神满足。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古玩艺术品成为新资产,当下也是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你给藏品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了吗?备案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转手变现!国家政策的推行目的就是让市场活跃起来!
- 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 2025 年艺术品市场: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寻找机遇与挑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艺术品收藏新机遇来临!
- 2025年3月1日,新的文物法即将实施,开启了民间收藏新时代!
- 艺术品市场新政策激活投资热潮,收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未来3 - 5年艺术文化市场:大力推进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最少1000家!
- 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就要大变天了,艺术品变现将全面打通!
- 2028:书画艺术品交易市场——文化经济腾飞的引擎!
- 2025弘仁元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于元月18日(上午9:30开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