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贵中国艺术品不是“救世主”
【中华收藏网讯】沉寂良久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近来突然热络起来,一股喜不自禁的极端乐观情绪正在圈内外蔓延。
这还得从几天前一场堪称奇迹的拍卖说起。齐白石的水墨画作《山水十二条屏》以9.315亿元人民币的成交价,一跃成为史上最贵中国艺术品,而且还是挤进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一亿美元俱乐部”的首件中国艺术品。于是,不少人深受鼓舞,认为深陷泥潭的国内艺术市场终于吹响反转的集结号,将从此大踏步迈向气势如虹的牛市;还有人看得更深远,将这一原本局限于艺术品领域的大事件视作中国文化自信的一次完美诠释。天价纪录固然可喜可贺,然而,如果过度解读,难免就会让好事儿偏离最初的方向。
作为资本市场组成部分的艺术品市场,能否迎来“V”字形反转,需要具备的条件有很多,诸如宏观经济走势、参与其中的资金量,不过,最为直观的一条是市场参与人气度,换言之,也就是整体成交率几何。要知道,能吸引眼球的永远是极少数站在塔尖儿的拍品;而真正载得动市场的,还得倚靠那些匍匐在中低端的普通货品,因为它们占了市场总量的八九成以上。任何忽视这一点的,要么是掩耳盗铃,要么就是别有用心。
翻看持续近一个月的内地秋拍季成交数据,发现它们与往年并无多大变化——不仅总体成交情况极为相似,就连调整也在持续,虽有近现代书画板块异军突起,可曾经狂飙的古代书画板块又陷入停滞,市场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在画出真实的运行轨迹。原来,白石老人这件作品创出的天价纪录不过是一则孤例而已,在冗大的艺术市场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其实静下心想想也很正常。不是常有人喜欢拿西方艺术品市场作标杆来比对国内市场吗,试想在那个簇拥的全是西方艺术品的“一亿美元俱乐部”里,好不容易才挤进去这独一份中国艺术品,我们就开始自信心爆棚,是否太心急了些?人家海外今年以近30亿元人民币成交了达·芬奇《救世主》,同样把天价作品纪录推向一个新高度,却未曾听闻“火爆”“反转”云云。至于把一件艺术品刷新纪录与文化自信挂钩,就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是综合实力的自然流露,又岂会维系于一件以货币来衡量的艺术商品。由昔日妄自菲薄,到如今动辄妄自尊大,皆非应有之态度。
当然,市场给中国艺术品开出更高价码,多少也折射出它潜藏的实力。只是,一口吃不了一个胖子。要想在全球市场拔地而起一座东方艺术的高楼,还得从夯实基石开始。诸如市场规范、品类调整这些基础活儿都得持续推进完善。因为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不是“救世主”,世间也从未有过一蹴而就的“救世主”。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藏家消费习惯正在改变,未来古玩行业将向这个方向发展!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国家扶持艺术品变现:艺术品交易流程和方式,已经出来!
- 艺术品卖不掉、估不准、不敢押?破解困局的方法终于来了!
- 国 家: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先看先知!
- 2025弘仁元春季艺术品拍卖于04月27日(上午9:30开槌)
- 北京成为第一个艺术品变动产的试点城市!艺术品市场要腾飞了!
- 艺术是一种人格参与,玩的是精神,拼的是文化,较量的是修养!
- 文物法修订草案敲定:允许民间文物交易 准许外资拍行进入
- 紧急提醒!2025艺术品市场红利来袭,入场攻略在此
- 重大信号!国家强势入场,艺术品变现黄金时代已来
- 国家文化战略:鼓励收藏品 实现文化兴国 三大改变让艺术市场达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