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专用大雅斋瓷:众多收藏家追捧对象
【中华收藏网讯】对于“雅”一字的释义通常为美好的,高尚的,不粗俗的。德高而有大才的人可称为“大雅”,“大雅斋”顾名思义。贵为官窑精品的“大雅斋”瓷器,诞生于晚清,至今仍是众多收藏家追捧的对象。
在一百多年前,“大雅斋”这个名字与一个特殊的人物联系紧密,那就是慈禧太后。因为“大雅斋”正是慈禧御用画室的斋号。
关于“大雅斋”这个名字还要先从圆明园说起,圆明园内有九洲清晏,其中轴东有“天地一家春”。在著名导演李翰祥拍摄的电影《火烧圆明园》中,就曾对这个地方有过场景再现。电影中,刘晓庆扮演的兰贵人(即慈禧)在“天地一家春”与梁家辉扮演的咸丰皇帝邂逅并得宠,这里也被称作是慈禧的发祥地。后来,咸丰皇帝御书了“大雅斋”,大雅斋成为懿贵妃(即慈禧)在“天地一家春”的画室斋号。不过,这间画室连同其他建筑后来毁于英法联军的战火中。在紫禁城的长春宫内,也曾悬挂有“大雅斋”匾,“大雅斋”可以说是慈禧进行“艺术”创作和感怀往日幸福、追忆逝水年华之所。
“大雅斋”瓷器则是慈禧太后的一种专用瓷。据清内务府记载,早在同治年间,朝廷就传旨给江西,由景德镇官窑烧造这种瓷器。不过出于时令等原因,瓷器最终烧造于光绪元年至二年,在清末内忧外患的大背景下,“大雅斋”瓷器在完成前两批后便没能延续。不过,慈禧太后的审美喜好还是在“大雅斋”瓷器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而清代的皇家瓷器也突破了传统的以龙凤为尊的题材限制,出现了一股“小清新”风格。“大雅斋”瓷器上多以花鸟入画,以相对新颖的手法描绘出鸟语花香的世界,题材涉及牡丹、紫藤、绣球等各色花卉,配以禽鸟、蝴蝶、蜻蜓等。由于女画师参与完成画样,也让瓷器上呈现出婉约、优美和淡雅的气息。
常见的“大雅斋”瓷器多为日用瓷,以小器形居多,有高足碗、花瓶、花盆、荷花缸等,种类较为丰富。色彩上有蓝的、黄的、湖绿的、白的等。瓷器上有红色“大雅斋”款和篆体“天地一家春”圆章,置于器壁口沿下。在慈禧的书画作品上也出现有“大雅斋”和“天地一家春”印。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就藏有不少“大雅斋”瓷器精品,另外,南京博物院也收藏了大量清宫旧藏,其中便有“大雅斋”瓷器。
“大雅斋”瓷器是清晚期最为著名的御瓷,虽然在烧制技艺上存在某些瑕疵,比不上清中期乾隆款彩瓷,但不得不说它的出现,为当时已呈衰落之势的官窑瓷器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也是一道“特立独行”的风景。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的天价文物是什么?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从文化到财富: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惊人崛起
- 古玩市场:经营模式正在转换,别傻乎乎的跟不上
- 为什么“中国瓷器”已成为全世界收藏投资的硬通货
- 官员财产申报“新政”,让艺术品成“合理配置资产”的最佳途径!
- 古玩行情低迷?这样的藏品越卖越贵,还不愁卖!
- 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五大技术革命,重塑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经济格局,未来已来!
- 最后的资源争夺战: 古玩艺术品投资!
- 阿里进军艺术品金融银行业务:变革与机遇!
- 艺术品资产化:第三次财富大洗牌,你能抓得住吗?
- 艺术品投资的黄金时代:资本、抄底与政策的机遇盛宴!
- 2025:艺术品市场的黄金破晓与牛市征程…
- 民间收藏变现:这些新的实践模式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