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或再当藏界“老大”
【中华收藏网讯】众所周知,中国青铜器历来是世界公认的顶级艺术品。民国时期,能玩青铜器的都是一些实力雄厚的大收藏家,如潘达于、叶公绰、李文卿、马长生等。那么,青铜器为何有如此魅力,它的市场前景如何,笔者作如下分析。
历史悠久形制多样
青铜器是用红铜、锡、铅的合金铸造而成,也是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还有欣赏价值。青铜器历史悠久,早在夏朝时期就制作出了很复杂的青铜器,如酒器爵、食器鼎以及青铜工具、兵器和乐器等。到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中国青铜器制作达到了鼎盛时期,器物的形制和纹饰可谓五花八门。那时青铜器只是上层贵族享用物品,一般平民百姓无法享受。直到公元前3世纪,青铜器不再为少数人专用,而成为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
市场稀见价格低估
在艺术品市场上,青铜器一直是投资领域的“龙头老大”,且很早就已经确定。宋代《宣和殿博古图》曾记载:“故有得一器其直为钱数十万,后动至百万不翅者。”青铜器的投资回报率一直很高。民国时期的北京琉璃厂,那些发大财的古董商,不少是以“吃金石”居多,当时,一件周代铜鼎可换一大堆清朝康雍乾官窑瓷器。
上世纪90年代国内兴起艺术品拍卖后,由于受到法规政策等外界因素制约,市场上很少见到青铜器,如果有拍卖的话,也只是个别现象。如1995年上海朵云轩曾上拍一件商代青铜夔纹觚,估价50万至60万元,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成交价仅为75万元。
2001年,纽约佳士得推出一件西周青铜酒器——“皿天全”方罍器,存世量很少,特别是硕大的器型更在市场上罕见。这一酒器上拍时,受到了世界各地藏家的热烈追捧,最后被一法国私人藏家以924.6万美元收入囊中,此价创出当年亚洲艺术品拍卖的天价。该纪录诞生后,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各大媒体也纷纷予以报道。遗憾的是,该拍卖纪录一直保持到2017年,换言之,整整16年未被打破,在这期间,书画、瓷器等拍卖纪录屡屡被刷新。因此,有专家认为,从宋代正式开启的古董收藏,一直被列为头号藏品的青铜器,却在20多年中忽然“不值钱”了。比如,2006年一件青铜爵只卖到10万元,带铭文的15万元,如果有花纹,也就是20万元左右。
异军突起重现升势
2017年,青铜器终于重现曙光,先是纽约苏富比(微博)传来喜讯,一件由美国纽约一家艺术馆提供的“商代青铜酒器青铜鸮纹方斝”以810.4万美元成交,创下青铜器全球拍卖第二高价。之后,纽约佳士得又捷报频传,一件“商晚期安阳青铜饕餮纹方尊”以3720.7万美元成交,折合人民币2.57亿元;“商晚期安阳青铜饕餮纹瓿”和“商晚期青铜羊觥”同时分别以2712.75万美元成交,折合人民币1.87亿元。
在国内拍卖市场上,西泠印社2017年春拍推出了“西周宣王五年青铜兮甲盘”,这是南宋唯一存世的宫廷旧藏青铜器,上拍后受到众多藏家追捧,最终以高达2.12亿元成交,轰动全球。
实际上,青铜器拍卖在2016年就出现启动迹象。如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曾推出叶恭绰旧藏“清晚期周毛公鼎六名家题跋本”,上拍后以1138.5万元人民币成交。尽管2017年青铜器亿元拍价频现,但笔者以为,青铜器价格仍没有到位,随着国内藏家越来越成熟,对青铜器价值也会有新的认识,也许不久的将来,青铜器或重新坐上藏界“老大”的宝座。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五年是古玩精品的价值增长期:手里有好东西的藏家一定要沉住气!
- 耿宝昌:明代成化青花到代几大特征,看这几点就够了!
- 增值率95%的收藏品,艺术品将在未来十年成为“全民刚需”!
- 别再抱怨藏品卖不出去了,这个机会你抓住了没有?
- 艺术品收藏投资利润高达千万倍!这是富豪大量进圈的原因
- 博物馆专家预测:这些就是未来中国的天价文物
- 国务院最新政策:激发艺术品活力,推动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
- 只要藏品不假,任凭风吹雨打,市场正在检验着谁才是真正的收藏家
- 一名真正的收藏家要有的素质,看你具备几点?
- 当前艺术品收藏最有潜力的六大类以及艺术品市场经济大爆发趋势势不可挡!
- 民间藏品难出手,无非是渠道问题,这些交易方式值得一看
- 藏家必须知道:什么是传世文物?其界限在哪里?
- 打通文物艺术品金融资产化渠道:开启收藏市场新纪元!
- 收藏趋势: 富人的财富增值速度将拉动艺术品价格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