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交易虽靠眼力 坑蒙造假则属违法
【中华收藏网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古玩兴趣的增加,古玩市场出现兴旺景象。然而,古玩市场里鱼龙混杂、真伪难辨,由此而引发的犯罪案件、法律纠纷也层出不穷。
古玩市场中的犯罪案件类型以诈骗罪为主。古玩销售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把古玩以明显高于市场价值的价格售予买受方,甚至自己动手制作假古玩,在市场上冒充真古董,骗取他人的巨额财物,这种行为就构成诈骗犯罪。
在古玩市场的诈骗活动中,还有一种诈骗手法,就是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进行假评估、假拍卖,骗取他人钱财。这种行为,同样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本期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就属于此类情况。
对于在古玩市场进行诈骗活动的,应当依法惩治。依照我国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古玩市场中的民事纠纷,主要是由于对古玩的价值判断失误而引发。由于古玩的确切年代难以识别,买卖双方都可能无法准确断定古玩的真实价值。对于此种情境,应当在尊重古玩交易惯例的前提下,适用民法中有关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的规定来解决买卖纠纷。
当然,还有一些特殊情形,比如在本期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的案件中,买方郭海鹏出价45万买下一批古玩,经专家鉴定却总值不过万元。诉至法院后,法官统筹考虑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和交易惯例,最终变更合同价款为20万元。
古玩交易风险高,入市人员需谨慎。在严厉打击诈骗活动的同时,交易者也应提高辨别真伪能力,切莫被他人忽悠。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古玩艺术品成为新资产,当下也是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你给藏品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了吗?备案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转手变现!国家政策的推行目的就是让市场活跃起来!
- 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 2025 年艺术品市场: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寻找机遇与挑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艺术品收藏新机遇来临!
- 2025年3月1日,新的文物法即将实施,开启了民间收藏新时代!
- 艺术品市场新政策激活投资热潮,收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未来3 - 5年艺术文化市场:大力推进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最少1000家!
- 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就要大变天了,艺术品变现将全面打通!
- 2028:书画艺术品交易市场——文化经济腾飞的引擎!
- 2025弘仁元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于元月18日(上午9:30开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