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交易虽靠眼力 坑蒙造假则属违法
【中华收藏网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古玩兴趣的增加,古玩市场出现兴旺景象。然而,古玩市场里鱼龙混杂、真伪难辨,由此而引发的犯罪案件、法律纠纷也层出不穷。
古玩市场中的犯罪案件类型以诈骗罪为主。古玩销售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把古玩以明显高于市场价值的价格售予买受方,甚至自己动手制作假古玩,在市场上冒充真古董,骗取他人的巨额财物,这种行为就构成诈骗犯罪。
在古玩市场的诈骗活动中,还有一种诈骗手法,就是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进行假评估、假拍卖,骗取他人钱财。这种行为,同样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本期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就属于此类情况。
对于在古玩市场进行诈骗活动的,应当依法惩治。依照我国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古玩市场中的民事纠纷,主要是由于对古玩的价值判断失误而引发。由于古玩的确切年代难以识别,买卖双方都可能无法准确断定古玩的真实价值。对于此种情境,应当在尊重古玩交易惯例的前提下,适用民法中有关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的规定来解决买卖纠纷。
当然,还有一些特殊情形,比如在本期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的案件中,买方郭海鹏出价45万买下一批古玩,经专家鉴定却总值不过万元。诉至法院后,法官统筹考虑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和交易惯例,最终变更合同价款为20万元。
古玩交易风险高,入市人员需谨慎。在严厉打击诈骗活动的同时,交易者也应提高辨别真伪能力,切莫被他人忽悠。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振奋!艺术品市场大爆发!未来15年是文化艺术品的天下
- 艺术品经纪人来了!以后买卖艺术品需要经纪人,而且跟房地产一样实行艺术资产过户交接!
- 藏家敢买、新人能入,艺术品市场变热闹?多亏“十三五”规划这颗“定心丸”
- 从文 化 部 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博物馆牵手民间艺术:这波双向奔赴,也太戳人了!
- 2025弘仁元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于9月21日开槌
- 民间收藏别再“沉睡”!先搞懂艺术品金融化,国家收购才是变现真出路
- 经济通缩期,为啥说文化产业要成下一个风口?
- 艺术品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远超想象!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最新《文物保护法》带来的中国古玩市场6点巨大变化,具有一定历史意义!
- 国家力挺!艺术品市场要变天,从抵押到交易全利好,错过等十年
- 艺术品市场的冷热交锋:谁在逆势狂飙,谁在被时代抛弃?
- 艺术在资本市场中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