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这些新日历满满文化味儿

发布日期:2017-12-11    来源:深圳晚报    责任编辑:钿钿    阅读:1203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华收藏网讯】转眼已是2017年岁末,新的一年又将来到。在2018年还未正式露面的时候,新日历、新台历就已悄然摆在了很多人的办公桌上。本期领读七天,深晚记者特别搜集了几本有着浓浓文化味儿的日历,如“藏有”故宫珍宝的《故宫日历》,充溢诗词之美的《中国诗词日历》、《唐诗宋词日历》,还有呈现精雅生活的《红楼梦日历》,希望能为大家的新年带来一种别样的气息。

日历.jpg

《故宫日历》

“内藏”故宫珍宝

说到日历,不得不提这几年红遍大江南北的《故宫日历》。《故宫日历》始创于上世纪30年代,因为每天都配有一张故宫藏品图片,成为那个时代送礼和自用的佳品。2009年末,故宫出版社重新推出了《故宫日历》系列,此后每年推出。自2011年起,开始以生肖为主题编排内容。

《故宫日历·2018年》以生肖狗为主题,左页是故宫珍宝,右页是实用日历。该日历由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陈丽华主编,陈丽华主要从事博物馆文物的陈列展览与研究,主攻方向是漆器、珐琅器的研究与鉴定。

狗生性机警敏捷,有忠心护主之义,因此《故宫日历》选取表现灵犬与瑞兽的文物,分为十二个月:骏犬丹青,灵犬兴旺,兽谱撷趣,忠诚机警,百兽纳福,麒麟征祥,松鹿同春,福禄同喜,金狮戏舞,雄狮逞威,耄耋增寿,太平有象。整本日历,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共同构成一幅“灵犬报兴旺,瑞兽祝昌隆”的吉利祥和图景,预祝新的一年兴旺美满。

中国诗词带你走进慢生活

看完充满祥和图景的《故宫日历·2018年》,我们来看一本充满诗情画意的日历:《中国诗词日历·2018》。该日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也是该社推出的第一本日历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体现出新意和匠心。

《中国诗词日历·2018》中的诗词作品,每月均包括几个主题,例如公历二月,正值农历岁末和来年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相聚时刻,日历中设置了归家、旅途、欢聚、守岁、新春、宴饮等主题;而公历六月有儿童节,有芒种节气,则设置了农事农忙、田园风光以及儿童趣事等主题,其他如咏物、咏史、爱情、从军、读书、怀古、边塞等,基本涵盖了中国古典诗词内容的方方面面。

例如正月十五元宵节选欧阳修的“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再如公历2月14日西洋情人节,则是刘禹锡的“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竹枝词》)。诗词解读部分包括对作品背景的介绍、作品背后的传说和掌故、难解语词的注释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日历的主要参考书目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如《唐宋名家诗词》丛书、《古诗类选》丛书、《唐宋词简释》等。而日历插图中的瓶花作品,出自徐文治先生之手。徐文治是资深艺术媒体人、策展人,恭王府、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展陈空间设计师。徐文治以瓶花艺术作为媒介,梳理节令和中国瓶花的关系,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与耳熟能详的诗词名句重逢

另一本诗词日历《春去夏犹清:唐诗宋词日历·二〇一八》由中国美院美术史博士、现供职于浙江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的陆蓓容编著,她精选了183首经典唐诗宋词及183幅中国传统画作,在内容编排上体现为:单日读诗词,双日赏名画。

九十余首唐诗,九十余首宋词,交替出现。编者依节气变化、四时流转的秩序来安排全文,既包括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等唐代著名诗人、苏轼、辛弃疾、晏几道、姜夔、李清照等宋代著名词人,也包括日常歌咏、情感真挚、应时应景的唐诗宋词小令。唐诗常常含蓄内敛,而宋词则多直抒胸臆。

每首诗词均配了中国传统名画,如“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李商隐的名句,所配的是宋画名作《鹡鸰荷叶图》。李清照的“蓬舟吹取三山去”,则配画《寿山福海图》,因为画上的三山,正是李清照想要飞去的蓬莱、方丈与瀛洲。

《红楼梦日历》再现红楼实用药方

《红楼梦日历》从2015年的纪念曹雪芹诞辰300周年精雅生活版,到2016年的诗词版、2017年的植物版,再到2018年的中医版,已经出版了四个版本。

《红楼梦日历2018》以中医养生为主题,结合近三十例红楼医案、四十首实用药方及大量药品、方剂的功效分析,将中医思想融汇到日常生活中来。这本日历由具有多年一线临床工作经验的中医大夫祁营洲先生编纂完成。日历选取《红楼梦》中大量经典医案、药方、养生方式,内容涵盖感冒、发烧、失眠、积食、肥胖、腹泻、咳嗽、醉酒、皮肤过敏、中暑、心脏病、小儿惊风等,祁营洲逐一给出评析。

日历还通过一些有趣的知识,加深我们对自然的理解。比如过敏,就类似于古人所说的“鬼风”。这个吓人的名字,是为了比喻那些来路不明的风邪。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这并不是说风有多坏,只是它太过顽皮、随性、自由。日历中还配有实拍草药图片和精美古画,读者可更直观地辨识中药。

在不少喜欢纸质日历的人看来,日历在记录日常点滴的同时,更多了一分文化的传承和心灵的慰藉。这些独具文化底蕴的日历的出现,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于精致生活的追求,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致敬。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深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