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成6片的董其昌书法作品被“救活”了
【中华收藏网讯】12月4日上午,当记者走进八旬高龄的葑门片区(双塔街道)第三联合工作站居民周其昌的工作室时,立刻被墙上一幅董其昌款的五尺行草书立轴吸引住了,斑驳的纸张虽经过精心修复,但还是透着一股岁月沧桑。“光是重新揭裱、拼接、修补缺损部分就花了我整整一周时间。”周师傅告诉记者,虽然这幅作品是否为董其昌真迹他也不敢断言,但凭借多年经验,他断定这是一件颇有历史的作品。
“这些年来经我装裱、修复的书画少说也有几千件之多,其中不乏虚谷、张大千、齐白石、陆俨少、傅抱石等名家大师的真迹。”凭借精湛技艺为名家作品巧手装潢,为上了年纪的书画“治病续命”,成了周其昌老人的不懈追求。
俞正阳何洁
妙手回春“救活”残破字画
周其昌说,相比普通的装裱,修复破损字画则更加考验裱画师的手艺。在高明的裱画师手中,残破不堪的古画也能恢复原样,而且根本看不出修过的痕迹。
当时他刚打开这幅送来修复的董其昌书法作品时,只见一幅五尺整张的书法作品碎成了6片,当时有些部分几乎是碎纸状态,而且一碰就碎。
“我凭经验判断这幅书法原来的裱工距今至少有200年,由于时间久再加上过去保存不善,纸质发生了糟朽,揭裱需要特别小心……当时印章已经完全看不清了,我只能用毛笔蘸着双氧水慢慢涂抹,让印章显现出来。”说起修复的过程,周其昌说怎一个辛苦了得。
恪守传统慢工出精品
记者注意到,为了装裱字画方便,周其昌将自家不大的客厅改成了工作室,两张工作台几乎占了整间客厅80%的面积,室内弥漫着一股浆糊、墨汁和宣纸独有的气味。
说起自己和装裱手艺结缘的过程,周其昌说最初是因为家里生活困难,没办法才想到学一门手艺补贴家用。通过向专家请教,周其昌渐渐迈入了苏裱的门户,还学会了古书画修复的手艺。打浆糊、托底、上墙、方裁、打料、镶画、回边、覆背……用传统工艺装裱一幅书画要经过十几道工序。
精湛手艺传承遇困境
凭借过硬的手艺,慕名而来的书画家络绎不绝,这其中就包括瓦翁、朱大霖、潘振元等一批苏州名家,一时间周其昌简陋的工作室内鸿儒云集,谈笑风生。
然而,相比付出,裱画师的收入却不高,因此现在年轻人愿意学裱画的越来越少。自己原本想让长子继承这门手艺,岂料他在干了几年后还是改行了。
“苏州作为文化繁盛之地,目前从事书画装裱的不下几百人,但是真正遵循苏裱工艺的可以说凤毛麟角。如果没有年轻人愿意学,苏裱技艺失传是早晚的事。”说起这门手艺的前景,周其昌无奈地摇了摇头。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藏家消费习惯正在改变,未来古玩行业将向这个方向发展!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国家扶持艺术品变现:艺术品交易流程和方式,已经出来!
- 艺术品卖不掉、估不准、不敢押?破解困局的方法终于来了!
- 国 家: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先看先知!
- 2025弘仁元春季艺术品拍卖于04月27日(上午9:30开槌)
- 北京成为第一个艺术品变动产的试点城市!艺术品市场要腾飞了!
- 艺术是一种人格参与,玩的是精神,拼的是文化,较量的是修养!
- 文物法修订草案敲定:允许民间文物交易 准许外资拍行进入
- 紧急提醒!2025艺术品市场红利来袭,入场攻略在此
- 重大信号!国家强势入场,艺术品变现黄金时代已来
- 国家文化战略:鼓励收藏品 实现文化兴国 三大改变让艺术市场达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