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卖废品时发现一铜器 捐给国家 现成国宝
【中华收藏网讯】中国的历史有五千多年,在几千年的岁月里,朝代更迭不断,总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朝代更换的过程中总会发生战争,而一旦发生战乱许多皇家制品就开始流向民间,宝物流向民间大多都会遭到损坏,因为普通百姓根本不知道宝物的价值,暴殄天物的事情在任何朝代都有发生。
特别是在古代,由于信息不发达,许多宝物由于不识货而遭到破坏,在明清时期就有人用唐朝的剑用来砍柴,这种事情在近代也常有发生,特别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会中国正在高速发展,废品回收行业在那个年代一度成为最暴利的行业,由于卖掉废品还能换钱,很多家庭就开始将家中的“破烂”给卖掉。
这些破烂里有很多东西是价值连城的宝物,可惜由于不识货,很多都被融掉了,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有这么一个人,他从废品堆中找出了一宝贝,现在却成为了国宝级别的文物,为了确保安全,被禁止出国展出。
这个人叫佟太放,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在宝鸡市博物馆担任干事,他当时有一个很不寻常的爱好--喜欢逛收废品站,去收废品站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收二手书,别地的书都是按本卖的,只有废品站的书是按斤卖的,在1965年的冬天,他照旧来到废品站淘宝。
由于工作的原因,他经常接触到古董,那个冬天他在废品堆里发现了一个不大寻常的东西,那是一个生满绿锈的铜器,直觉告诉他那不是一件普通的物件,他拿起来看后,就告诉老板他想买回去当烟灰缸,由于他是常客,老板也没有多想,最后花了三十块钱就给买了下来。
佟太放将这件青铜器带到博物馆,请了馆长和主任前来鉴定,大家都一直认定这是一件历史悠久的文物,佟太放知道它价值珍贵,但他立马将这件宝贝无条件上交给国家,放在宝鸡市的博物馆里收藏。
宝鸡博物馆是在1958年成立的,这件文物是宝鸡博物馆成立以来第一件青铜器,后来这件事被省里专家知道后,就组建了个专家团前来鉴定,最终得出结论,这是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上面的纹路叫“饕餮纹”,比较罕见,在当年这件青铜器就被列入了国家一级文物。
1975年,这件青铜器在全国范围内展出,专家将底部的锈清除后,发现了122个铭文,上面的文字记载了周成王营建洛邑,建筑陪都的重要历史事件,对研究历史有重大帮助。在1980年的时候,这件青铜器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境展出,那次展出光保险费就高达3800万美元,在此之后就被列入64件永久不准出国展出的国宝级文物目录中,成为了“镇国之宝”。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重磅!艺术品动产,已通过国家法律法规,抵押合同范本或出炉!速读!
-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艺术品市场的新时代
- 2025年中国数字藏品行业发展历程、相关政策及产业链
- 国家文物局:民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未来几年或将成民间文物翻身之年!
- 重磅!古玩界最新政策来啦,马上发生的15个大变化!
- 文物唯有流通起来变现: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收藏保护行列
- 央视:各大银行艺术品抵押贷款全面试行!
- 未来3年, 艺术品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 大量热钱拥入艺术品市场,古董是衡量自己的经济实力重要依据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银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获通过:艺术品抵押贷款真的来了!
- 好消息!国 家文 物局明确:民间合法收藏的文物交易不受文物等级限制!
- 国家文化战略:鼓励民间收藏,实现文化兴国,让艺术市场达巅峰
- 国家战略视野下:艺术品如何成为未来储备资产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