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玉:艺术创作不能任意丑化现实
【中华收藏网讯】当下的美术创作,尤其自“85新潮”后的当代艺术创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创作的自由化思想日益严重,以“审丑”“搞怪”为特点,追求视觉感官刺激和个人情绪发泄为目的的作品层出不穷。一些艺术创作与探索,逐渐偏离现实主义的文艺传统,搜奇猎艳,一味庸俗,甚至恶俗。由于一些画家对现实生活关注不够,缺少必要的热情,反映在创作上,则呈现为一种玩世、调侃、荒诞等的“风格”表达,抑或仅在技法技巧与个人情趣癖好上自我陶醉和满足,从而使得艺术创作彻底沦为一种“小我”的,甚至自以为是的个人“消遣”与笔墨“游戏”。
这其实正是“犬儒主义”的表现。他们没有理性的价值标准和明确的艺术信念,不再考虑艺术家的责任感、使命感与人文关怀等问题。即便关注现实,也大都将题材拘囿于日常最平庸、细碎,甚至枯燥、凌乱的生活上,将视线停留在事物表面,以粗糙的感受和肤浅的认识来记录极不起眼的细节、习以为常的人物或平淡无奇的事件,做不到对现实题材细致、深刻、独到的观察、挖掘和提炼。这当中,还有创作者对生活中的不幸大发牢骚、大做文章,以致经常出现对创作对象任意性夸张、对经典传统随便性颠覆、对政治人物戏谑性丑化,甚至不加掩饰地将一些令人忌讳、反感、厌恶的负面形态赤裸裸地表现出来,并将其看作是自我风格的彰显。
毫不客气地讲,当代艺术创作对负面情绪和黑暗题材的反映和刻画(如绝望、挣扎、反叛等),已到有过之无不及的程度,甚至有评论家将这些词汇看成是当代艺术特有的标签、对其解读的关键,倘若作品不是此类主题就不能被认为是当代艺术。多么可笑的观点!但遗憾的是,新文人画、实验水墨,以及所谓“玩世现实主义”“政治波普”“厦门达达”“艳俗艺术”等,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此问题。当代艺术创作,自始至终都欠缺一种健康、阳光、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艺术感召力和一种富有正能量、弘扬真善美的主旋律表达。
不可否认,当代艺术创作的确需要对社会问题、丑陋现象等加以勇敢地揭露、反思和批判,但这也仅仅只是现实题材创作的一个方面。换句话说,仅从一个方面、一个视角来解读所处时代、反映当下生活,显然是不够的,也是片面的。而真正有责任感、使命感的艺术家也应对另一方面的现实,如不断改善的人民生活与生态环境、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与城乡建设等加以关注、描绘,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记录当今时代,才是真正对历史、对当下负责任的态度与做法。
其实以上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艺术家自身缺失人文信仰、缺乏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所导致的,再加上受西方的一些现代思潮影响,对现实题材创作存在某种程度的偏见和误区,无休止地将自己沉溺在众多负面场景、情绪里,并将其带入到创作中,由此也便使得作品难以给人真善美的传递、正确的价值引导和良好的情感启发。
而即便是当下带有主旋律色彩的作品,实事求是讲,也不甚乐观,很多创作仅停留在表面的“画像”与情景的“再现”这一层面,且多以写实的手法来进行题材或形式的单一性创作,以致出现题材的“狭窄化”、形式的“拘泥化”、情感的“空泛化”等现象,以及多工笔少写意的明显问题。一方面如前面所提到的,创作者没有对现实生活加以全面、深入地了解和体会,仅从个人主观视角或经验主义去理解和创作,难免会对现实的反映出现偏差,甚至产生误解。另一方面则是对艺术创作语言本身也缺乏足够的认知和探索,把现实题材创作,简单地理解为绘画的写实主义或创作的写实手法,而缺少一种发散的创新性思维,以及时代的“大写意”精神。须知,无论以写实的手法,还是写意的方式,都可以完成现实题材的创作,关键取决于创作者如何去表达,以及自身具有着怎样的理解能力与创作水平。(注:本文作者王进玉,知名青年学者、艺术评论家)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收藏高手说:不是不跟你玩,而是根本没法玩
- 越高级的东西,越简单,古董也一样!
- 为何说收藏界的真正力量在民间,看下各路民藏大家的分析
- 老行家预测:未来最热门的藏品或是这些...
- 齐白石十幅罕见作品,画出了生命的精彩
- 投资书画建议: 如何步入正确投资名人书画?
- 新资产,新政策!艺术品市场要井喷!
- 什么是隐形财富?古玩艺术品就是最大的隐形财富!!!
- 艺术品现在升值率达到了98%!投资好的艺术品就是坐等赚钱!艺术品现在升值率达到了98%!投资好的艺术品就是坐等赚钱!
- 马未都:收藏已变为商业的博弈
- 艺术品现在升值率达到了98%!投资好的艺术品就是坐等赚钱!
- 2025年是希望之年!艺术品以不可抵挡的势头,成为新的金融资产!
- 艺术品收藏将带来一波收藏家的暴富潮,新时代,新模式,新发展!
- 中国艺术品“走出去”之路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