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扩大开放的不止是有形面积
【中华收藏网讯】人们希望故宫成为下一代了解传统文化的“第二课堂”,能够成为广大民众浸润传统文化的鲜亮舞台。故宫有这样的实力,也应该有这样的追求。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近日在主题发言中透露,“故宫开放面积明年要超过80%”。故宫的南大库也将在2018年“五一”前开放,作为故宫集中展示“非紫檀即黄花梨”的明清家具馆。(《北京青年报》11月29日)
故宫扩大开放面积,有着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国家文物局印发的《文物建筑开放导则(试行)》鼓励所有文物建筑采取不同形式对公众开放,重点引导一般性文物建筑开放使用,并提出现状尚不具备开放条件的文物建筑也应创造条件逐步对公众开放。
有人可能担心,故宫扩大开放面积后,会不会对文物保护造成伤害?很难说这种担心是杞人忧天。现实中确实有一些文物建筑在开放后出现了损伤,但是,只要拿出扎实的措施,完全可以避免伤害。还应该看到,文物并不是封闭起来就能得到最好的利用。开放就是保护,在开放中保护,这样的理念已经得到了实践证实。
值得一问的是,故宫的扩大开放面积,到底是为了文化而来,还是为了效益而来?这些年来,故宫很红很热,但一些游客只是把故宫当作一个旅游景点,而不是一个文化符号。换言之,在一些游客眼中,故宫与其他一些景区相比,并没有太强的辨识度。
故宫的开放其实有两种,一种是有形的开放,以扩大开放面积为主;一种是无形的开放,以提升文化影响力为主。对于故宫来说,扩大有形的开放并不容易,扩大无形的开放更不简单。人们希望故宫成为下一代了解传统文化的“第二课堂”,能够成为广大民众浸润传统文化的鲜亮舞台。故宫有这样的实力,也应该有这样的追求。
这些年来,故宫在无形开放上,也就是提升文化影响力上下了大量功夫。人们津津乐道于故宫推出的各种文创产品。这给其他文化建筑与文化遗产带来了启迪。但鉴于文化对于国家、民族的重要性,鉴于故宫在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故宫还需要作出更好的示范。扩大开放面积显然是一个起点,让故宫的文化符号更加深入人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万象维新】迎春展拉开帷幕
- 金蛇献瑞·书香迎春 阿克陶县书画展活动火热开展
- 文化中国行丨故宫博物院携手浙江省博物馆 百余件文物演绎“一茶一世界”
- 弘仁元2025迎春藝術品拍賣會预展
- 墨香润兵心 书画映豪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组织“名人名家进军营”书画展活动
- 潮起自贸港——海南画派优秀美术作品全国巡展(海口)开展
- “感恩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达州市第二届残疾人书画艺术作品展开展
- 丹青不渝 明德惟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书画小品展开幕
- “清风润心 廉洁明志”上城区职工书画展今日开幕!
- 中华同根 水墨情深——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展在天水举办
- 变化中的信心,第十一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即将开幕
- 第二十届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禅意丹青”书画展开展
- 弘仁元2024秋季拍卖会拍卖预展
- 修武县教体局关工委举办“血脉传承——我的家风家教”书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