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熟”玉雕有收藏价值吗?
【中华收藏网讯】“君子比德如玉”,古人赋予玉石以人的品格,再反过来以玉喻人。人分新旧,玉也有新老。盖因衣服是消耗品,讲究光鲜时尚,而人与玉则需要在经过繁华与喧嚣后得到沉淀,留下文化。中华民族对美石的独特喜爱使得玉石成为我们传承不断的文化符号。
好作品是时间的见证
一件艺术佳作的价值组成
有生命张力,有时代气息,有人文关怀,有灵魂碰撞,还有厚重的文化积淀,这些都是作品经得起考验的重要基因。在社会变革较小的古代,时代特征的转变节点通常是改朝换代,间隔可以百年为单位。而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10年甚至5年便为一个阶段。对于当代玉雕来说,很多10年前的作品就与近年的新作画风不同,更遑论八九十年代的。除却时间因素,思想的多元化也使得艺术作品的社会认可价值变得难以捉摸。
近200年间,明清、民国,到出口创汇期的玉雕厂建制,再到如今的玉雕工作室,中国当代玉雕正处于又一个攀升期,当代中国艺术家们比前辈视野更开阔、个性更鲜明,独特的艺术家风格正逐渐成型。那么,当下的我们该为这个时代留下怎样的审美观、价值观,甚至是艺术品格?
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博观无意评判,“人不如旧”的重点其实也只是提醒人们念旧、记得珍惜。
这几件作品,最“老”的已有近三十年历史,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精品之作。那时候,玉雕界如今的中坚力量正是“如日方升”。工作室刚刚成立,大家摸索着传统与市场碰撞出新模式,是技艺与理念的快速上升期。那时候,奖项不多,渠道也不多。在那样相对纯净的环境下,更容易静下心来继承传统、磨练技艺,精心思考与创作。
这一时期的作品,首先在原料方面就值得信任。玉雕艺术与西方雕塑艺术在对材料的态度上截然相反。玉雕艺术讲究惜料,并且强调“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所以我们看到这些作品,会觉得工艺有一些繁缛,且都颇具体量感,就连作为配件的底座都是如此。尊重原料、不吝工力,正是那个时代的作品最突出的特征。从审美层面来说,这些老物件的美是古拙、含蓄的,构图方式也如传统中国画一般,采取散点透视,移步换景。
一个时代所流行的艺术未必是最好的艺术,但她的留存与传承证明了历史上对应时期的文化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时代的真实镜像。这些旧时光的印记所承载的历史价值,时过境迁而愈发突显,是后代不可再得的文化财富,弥足珍贵。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收藏艺术品象征着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和社会地位,富豪藏家大量加入引发市场巨变
- 别后知后觉!从收藏到资本,艺术品已悄然完成资产化转身!
- 政府鼓励民间收藏,实现文化兴国!艺术品市场前景无限!
- 艺术品很低迷吗?富人却纷纷布局艺术品收藏
- 只要藏品不假,任凭风吹雨打,市场正在检验着谁才是真正的收藏家
- 收藏市场被政策盘活了!现在上车还能吃到红利吗?
- 国家都在喊你搞收藏!这些红利不薅真的会后悔!
- 古玩市场持续低迷 是古玩艺术品收藏最佳时机!
- 未来几年:哪些瓷器或会被市场看好?
- 古董市场货源危机已来临,手上的藏品可要藏好了!
- 这些收藏经验,都是无价之宝!
- 好好收藏吧!古物有灵性:迟早会给你带来吉祥好运
- 文物市场新政落地,民间收藏迎来价值释放新周期
- 2025 收藏大变局:经济越低迷,越要重仓这 3 类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