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爆发期?傅抱石天价拍品再度上拍
【中华收藏网讯】香港佳士得秋拍即将于本月底启幕。作为今年秋拍重头戏,香港佳士得自然不缺少话题。仅仅是其秋拍焦点拍品——乐从堂藏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从本季秋拍之初就已吊足了市场的兴趣,人们的探讨热情也一直持续不减。不过,近期佳士得公布了一批新的重量级拍品,其中一幅孔祥熙家族旧藏傅抱石《琵琶行》作品的亮相,又引发市场较高关注。
笔者注意到,业界对于这件作品的关注点,不仅在于其在傅抱石作品中极高的艺术地位,还在于其曾创下的“超高”身价。据介绍,《琵琶行》作于1945年,可谓傅抱石人物画、诗意画全盛时期的杰出代表作,可比肩博物馆中所藏最精者。该作品曾由孔祥熙家族收藏,辗转我国台湾、美国,再未出现于公开场合。直到2010年,此作由香港佳士得拍出7010万港元(约合人民币6028.6万元),一举创出当年傅抱石作品的拍卖纪录。不少人难免会问:经历了多年行情调整之后,当年拍出堪称“天价”的这类拍品重现市场,会有怎样的表现?身价能否再次获得飞升?其对后市又有怎样的示范效应呢?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样的问题,也充分反映了艺术市场的本质——与其他投资市场一样,艺术市场离不开参与者的预期,成为决定这些投资品价格高低的重要因素。据初步统计,近几年来,这段行情周期内,艺术品重复上拍的情况其实并不少,然而对于曾经拍出6000万元以上者重见拍场的情况却非常稀少。有据可查的拍卖数据有两例——2016年中国嘉德春拍中以2.07亿元成交的曾巩《局事帖》,曾在2009年的北京保利秋拍中以1.09亿元成交;2016年的中国嘉德秋拍会上,张大千《巨然晴峰图》以1.035亿元成交,而该作品上一次成交则是在上海天衡2010年春拍会上拍得7280万元。
究其原因,一方面来讲,6000万元以上价格区间的艺术品,绝大多数都是诞生于最近一轮的市场高潮期之后。有业界人士曾指出,作为国际艺术市场的惯例,有艺术品市场周转的“七年之痒”一说,亦即拍出高价的重要拍品,再度现身市场的间隔往往是7年以上。也就是发达经济体的艺术市场,往往其繁荣周期等于或大于7年。按照这一“惯例”推算,自从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跌入低谷之后,今年可以算作是充满转折机遇的年份,今后也将会有更多的曾经创出天价的顶级艺术品重新见诸市场,值得期待。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感恩2024 期待2025与你同行---弘仁元春季拍卖会-征集开始!
- 画像拍出1.3亿港元,乾隆的女人有多美?
- 民藏交易合法化,寄托于中国艺术品拍卖崛起之路!
- 敬請期待!弘仁元2025迎春藝術品拍賣會-開拍在即
- 敬請光臨!弘仁元2025迎春藝術品拍賣會
- 值得期待: 2025弘仁元迎春艺术品拍卖精品预览!
- 文物法修订草案确定:民间文物买卖解禁,外资拍卖行获允
- 弘仁元|2024艺术品秋拍网络拍卖会
- 民藏交易合法化,寄托于中国艺术品拍卖崛起之路!
- 新时代买家瞩目“吴冠中《桂林日出》”超逾低估价2.7倍多,以1247.50万元成交!
- 中国嘉德2024秋拍大观夜场火爆收官,总成交额高达3.08亿
- 文物局:建立民藏鉴定机制、探索登记交易制度
- 拍卖风云突变:顶尖拍卖公司跌落神坛,市场暗流涌动为哪般?
- 2024秋拍战报:香港苏富比大拍成交记录新鲜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