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最大考古项目 2.7亿发掘乌东德淹没影响文物
【中华收藏网讯】作为四川省最大的考古项目,乌东德水电站建设文物保护项目已经全面启动,这也是三峡大坝建设后全国最大的库区考古项目,整个文物保护工作将投入2.7亿,从2017年到2021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将在水库蓄水前完成田野考古工作。
11月7日上午,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乌东德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河段(攀枝花市至宜宾市)规划建设的四个水电梯级——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的最上游梯级,是我国目前第四大水电站,是解决华中、华东等地区能源短缺,实施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骨干电源。
2011年4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受长江勘测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对乌东德水电站库区枢纽工程建设用地,进行文物古迹的考古调查和勘探,并根据调查结果出具相关影响评价报告。2017年10月,库区内文物点河东田遗址、河头地遗址、河漂遗址发掘工作启动,标志着乌东德库区考古项目工作的全面启动。
“乌东德水电站淹没影响地下文物涉及凉山州会东和会理2个县。”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负责此次项目的刘化石介绍,横断山脉南部是国内考古研究的一个热点区域,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这一地区是天然的民族迁徙通道,文化传播的走廊,又是星落棋布的小区域文化的孕育之地。
“此次考古发掘计划发掘面积共计13.48万平方米。”刘化石告诉记者,共有文物点21处,其中地面文物1处(皎平渡渡口遗址)、地下文物20处。
地下文物按区域分枢纽工程建设区地下文物3处、水库淹没影响区地下文物17处;按年代分新石器至战国时期地下文物13处、明清时期地下文物7处。
此次发掘过程中,考古工作将与学术课题研究同步开展,刘化石表示,目前已经预设的课题有:构建城河流域新石器至战国时代的考古学年代序列;拓展石棺葬文化的研究;城河流域古代人类族群的研究;西南丝绸之路研究;明清移民历史研究。
在考古工作中,考古人员将大量运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充分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体质人类学研究、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环境考古、人群食性分析和古DNA研究,也将贯穿考古工作始终。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古玩艺术品成为新资产,当下也是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你给藏品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了吗?备案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转手变现!国家政策的推行目的就是让市场活跃起来!
- 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 2025 年艺术品市场: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寻找机遇与挑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艺术品收藏新机遇来临!
- 2025年3月1日,新的文物法即将实施,开启了民间收藏新时代!
- 艺术品市场新政策激活投资热潮,收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未来3 - 5年艺术文化市场:大力推进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最少1000家!
- 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就要大变天了,艺术品变现将全面打通!
- 2028:书画艺术品交易市场——文化经济腾飞的引擎!
- 2025弘仁元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于元月18日(上午9:30开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