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风生:“新潮故宫”带来什么启发
【中华收藏网讯】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近年来,中华文化向世界展示了自信和独特魅力。故宫再次成为“网红”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近日,随着工作人员摘下“故宫博物院售票处”的牌子,实行了90余年的纸质门票从此告别。全面实行网络购票,这在国内景区尤其是历史人文景区中尚不多见。于是,有人惊呼:原来600岁的故宫也很新潮、时尚。
其实,这不是故宫第一次“赶时髦”。这几年,从开发萌态可掬的文创产品到开放历史情景再现功能,再到通过App推送精心制作的“文化精点”,古老的故宫如同跳起了华尔兹,一次又一次地华丽转身,拉近了历史文物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参观者在与历史邂逅中了解传统,在与文物“对话”中品味文化。据统计,2016年,故宫参观人数创下1600万人次的历史新高,文创产品销售额更是高达10亿元,其产生的文化效益难以估量。
或许,文化创意并不太难,应用科技亦不足为奇,但求变求新的态度弥足珍贵。这种态度,既源于对文化本质的体认——文化,源于生活、兴于生活,亦当归于生活。只有紧跟时代步伐、融入现实社会,在生活中汲取营养,给生命提供精神滋养,才能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又源于对传播规律的把握——“人们的心灵是由他们的整个经验所塑造的,没有这种经验的确认,即使是最巧妙的资料传送,也不能被传播”。只有对接生活方式、追踪科学技术,把文化质素充分挖掘出来,将文化韵味灵动阐发出来,才能真正影响人、感染人。还源于对文化使命的自觉——如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所言:“故宫应该成为走近人们社会生活的一所博物馆,这是一所博物馆应该有的担当和责任。”所以,一方面用心研究文物藏品,一方面设法将其文化内涵告诉人们。
600岁的故宫日益新潮,说明求变求新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更是可行的。审视现实,也有一些类似场所,或自恃坐拥独特资源而孤芳自赏,或满足现状而故步自封,或惮于前途风雨而畏葸徘徊,或因为“本领恐慌”而不敢尝试……其结果是,不可多得的文物资源躺在博物馆里落灰,丰富多彩的文化意蕴淹没在故纸堆里。“深藏闺中”、面孔陈旧,远离生活、疏远公众,必然日渐黯淡失色、最终淡出人们的视线。等到回过头想重拾起来时,才发现“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可以说,很多时候人们在面对历史文物时之所以会产生较深的陌生感、距离感,往往不是因为它离人们太远,而主要在于没有想方设法将之拉近。
进而想到老话“穷则思变”,逆境时想到要改变,虽然值得称道,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毕竟是由于外因逼迫,总归少了些主动,多少有些被动。事实上,如果凡事都等到逆境时才想到改变、着手改变,不免有临渴掘井之嫌,也难免有火烧眉毛之忧。相形之下,故宫主动革新,显然技高一筹,成就也非同凡响。这正是新潮的故宫带来的启发。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古玩艺术品成为新资产,当下也是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你给藏品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了吗?备案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转手变现!国家政策的推行目的就是让市场活跃起来!
- 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 2025 年艺术品市场: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寻找机遇与挑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艺术品收藏新机遇来临!
- 2025年3月1日,新的文物法即将实施,开启了民间收藏新时代!
- 艺术品市场新政策激活投资热潮,收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未来3 - 5年艺术文化市场:大力推进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最少1000家!
- 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就要大变天了,艺术品变现将全面打通!
- 2028:书画艺术品交易市场——文化经济腾飞的引擎!
- 2025弘仁元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于元月18日(上午9:30开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