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粮票设计专家的红色收藏情怀
【中华收藏网讯】在下城区朝晖七区有一位耄耋老人,名叫蒋怀赋,已有81岁高龄,他是浙江省粮食局的退休干部,退休前一直从事粮票设计工作,他也是一位有着56年党龄和几十年收藏经历的“红色”收藏家。
藏品丰富的红色博物馆
把蒋老家说成是一个小型的博物馆一点都不夸张。一进家门,客厅正中是一幅毛主席的十字绣作品和“喜迎十九大”的横幅,客厅的一角、电视机的两侧,各摆着一尊毛泽东瓷像,最高的一尊将近一米,据蒋老叙述,这两尊瓷像在当时可都是“价值不菲”,花去了他历年来所有的积蓄。
据蒋老说,包括毛主席像在内,全部的藏品有几千件之多,家里来参观的人也络绎不绝,不足百平方米的家成了一个“红色博物馆”。其中最让蒋老自豪的是收藏的中国共产党党章,对他来说弥足珍贵,这年的党章首次写入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容。另外,毛主席、周恩来、刘少奇像及革命红色选集等各色藏品,填满了蒋老这个20平方米左右的书屋,这也成了蒋老这一生中最珍爱的地方。此外还有“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红军借粮证”这份久远而又珍贵的收藏,那段反映党的艰辛历程的藏品值得每一位党员铭记。
收藏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据蒋老所述,眼前这些藏品可都是他花费大半辈子寻找和收藏的“宝贝”。只要他手里有钱,腿上有劲儿,一定要把大江南北走个遍,不论路途多遥远,只要是中国共产党,只要有伟大领导人,就都值得他去收藏!
正是蒋老多年来不懈的坚持,才有了今天所能看到的令人惊叹的一幕,角角落落都挂满、摆满了红色藏品,有陪伴整个工作生涯的粮票,有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报刊,更有各种各样的毛主席像章。
说到收藏,蒋老说他特别感谢他的夫人,他说:“这么多年多亏了夫人的支持,这里的每一份收藏品都有他夫人的一份心血。”这对红色伉俪用了一辈子的时间完成了他们最朴素的心愿。
收藏的初衷:对党的感恩之心
说起收藏的初衷,蒋老口中不断重复的就是两个字“感恩”。
回想当年,蒋老告诉我们,他幼年时期就经历了抗战烽火,那段岁月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时期。出生在义乌一户贫农家庭中的蒋老,排行老三,出生不久,就遇上了日寇侵华,父母带着他们四姐弟四处逃难。迫于生计,他的姐姐去别人家做了童养媳,弟弟妹妹都卖给了别人。弟弟参军受伤后无钱医治,去世了。
抗日战争期间,全家人都一起做掩护,白天游击队就藏在他家,到了晚上,就出去打鬼子。让蒋老最动容的就是革命战士就算再艰难,也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不吃群众的一口粮食。这一切在蒋老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13岁的时候,全国解放,蒋老当上了儿童团团长,背着红缨枪,站岗放哨。16岁那年,土地改革开始,蒋家也分到了田地,条件有所好转。后来,蒋老就被党和政府安排进入学校学习,随后又被保送到了杭州大学历史系学习,毕业后就被安排到浙江省粮食厅工作,一直到退休。
蒋老告诉我们:“我能有今天,全靠了中国共产党,靠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一席话,流露出了蒋怀赋对党和国家深深的感激之情。
对于蒋老来说,收藏是他坚持一辈子的信仰,每一张粮票书写了岁月留下的故事,每一尊雕像刻下了历史遗留的痕迹,每一次回顾都激起了对党无限的敬意。岁月流逝,历史沉淀,让我们时刻铭记历史,让爱国热血永远在心中奔腾。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古玩艺术品成为新资产,当下也是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你给藏品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了吗?备案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转手变现!国家政策的推行目的就是让市场活跃起来!
- 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 2025 年艺术品市场: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寻找机遇与挑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艺术品收藏新机遇来临!
- 2025年3月1日,新的文物法即将实施,开启了民间收藏新时代!
- 艺术品市场新政策激活投资热潮,收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未来3 - 5年艺术文化市场:大力推进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最少1000家!
- 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就要大变天了,艺术品变现将全面打通!
- 2028:书画艺术品交易市场——文化经济腾飞的引擎!
- 2025弘仁元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于元月18日(上午9:30开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