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用复制品替代文物?
【中华收藏网讯】博物馆该不该用复制品替代文物?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齐吉祥认为,为了展览的完整性或教育效果,复制品的使用在所难免。但为了避免造成困惑或反作用,博物馆在使用复制品时不仅要对复制品的质量负责,在展品说明中还应明确标出“复制品”字样。他说,使用复制品时,一定不能粗制滥造,要力图跟原件逼真,外观、感受上让人难以分辨才能达到同样的教育效果。“很多人不知道,国宝级文物——后母戊大方鼎,出于对大楼承重的考虑,曾有20多年都是用复制品展出。由于国博青铜器修复团队的功力极深厚,所以并未影响展示效果。”
很多著名的博物馆
就是一个大IP
目前,最成功的有关博物馆的电影无疑是好莱坞的《博物馆奇妙夜》,这个系列从2006年开始,到2015年,已经拍了一个三部曲,取得了不错的票房。黄小凡今日在《看历史》上发文说,很多著名的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有无限开发潜力的大IP(知识产权)。中国的导演,可以多看看三星堆这样的博物馆,那大批的青铜面具,表情各异,它们在讲述什么样的故事?这里有丰富的可能性。
文化艺术的热度在升温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隽近日说,无论是“艺术北京”博览会,还是需要排队三四个小时才能一睹芳容的北京故宫《千里江山图》,从观展人数的大幅增加可以看出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喜爱和渴望明显提升。艺术开始进入学校、社区和医院,成为舒缓和调节精神健康的重要载体。艺术与商场、酒店和商业地产全面融合,通过个性化、差异化的特色经营,提升了商业的品质和价值。
光怪陆离不是书画正途
朱匡杰近日在《收藏快报》上发文说,中国的书画艺术应该都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从用笔到用墨,从布局到质感,各种画派基本都有完整的画理和技法。古往今来的许多大家均有清晰可循的师从之路和画技法转变之道,这些都是建立在应有的中国书画艺术传承上的。摈弃这些,搞些光怪陆离的行径来作画,哪能说得清画的是什么?还是说画只是媒介,表演艺术才是天职?如果真的是这样,那真的和“如目在前”的书画艺术没有任何关联了,或许只是个行为艺术表演家吧。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古玩艺术品成为新资产,当下也是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你给藏品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了吗?备案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转手变现!国家政策的推行目的就是让市场活跃起来!
- 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 2025 年艺术品市场: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寻找机遇与挑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艺术品收藏新机遇来临!
- 2025年3月1日,新的文物法即将实施,开启了民间收藏新时代!
- 艺术品市场新政策激活投资热潮,收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未来3 - 5年艺术文化市场:大力推进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最少1000家!
- 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就要大变天了,艺术品变现将全面打通!
- 2028:书画艺术品交易市场——文化经济腾飞的引擎!
- 2025弘仁元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于元月18日(上午9:30开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