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和田玉子料的有效方法
【中华收藏网讯】近来和田玉子料以其昂贵的价格称霸玉器市场,而各种仿子料也层出不穷。子料表皮独一无二的“汗毛孔”是鉴定真假子料的有力证据,其方法简单有效,可供收藏爱好者参考。
和田玉子料皮色被分为有色和无色,表皮上有人为难以仿造的“汗毛孔”,从矿物的角度来说就是和田玉的保护层,这是由和田玉的玉肉经千万年风化形成的。所谓“汗毛孔”是指和田玉表面形成的无数密密麻麻的小孔,非常像人体皮肤的细微毛孔,一般不是人工可以伪造出来的,用测光看或者在10X放大镜下看都很清楚。用寻找“汉毛孔”方法来鉴别真假子料最有效。
如今市场上鱼龙混杂,造假情况十分严重。皮色,质地容易造假,但这“汗毛孔”是很难伪造的。真正的和田玉子料,无论多么细腻,它的表面都会有无数细密的小孔,就像人皮肤上的细微毛孔一样。所以它的特点是:看上去很自然,大小不等、有高有低、凹凸不平、错落有致、分布不均。当然有些汗毛孔肉眼难见,需要借助放大镜才能观察到。汗毛孔不像子料其它特征,绺裂可以做出来,皮色也可通过染色而成,虽然不能说百分百跟天然子料一致,但至少可欺骗绝大多数普通消费者。而“汗毛孔”不同,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它识别方法也很简单,因此这种鉴别方法值得信赖。
子料的“汗毛孔”看上去凹凸不平,但手摸却非常光滑,这是由于子料的形成经历了千万年河水的冲刷,最后变得线条自然且光滑。而滚料的凹坑线条生硬且手摸不光滑。因此鉴定时学会将肉质和皮孔联系在一起看就十分有效,有的子料肉质比较粗,所以毛孔会大些。相对而言肉细的子料,皮孔也会是很细微的。
真正“汗毛孔”分布于子料表面密密麻麻的小孔,这些孔凹凸有致,均匀而细密,且孔内外光泽均一。测光下观察表面凹凸不均匀的密密麻麻的小孔,非常自然,并且泛着油脂光泽,手指触摸感觉很细腻。
而人工滚磨的子料尽管与真子料的形状极其相似,但表面相当光滑、亮丽且有一道道擦痕,更没有“汉毛孔”。人工做出来的假毛孔其表面凹坑分布十分均匀,没有油脂光泽。现在市场上的造假手段是无法达到类似的效果,假子料根本就没有“汗毛孔”。
磨圆子料表面假的“汗毛孔”
假毛孔的表面直观看上去毛孔都是顺着一个方向走的,没有那种大小不一高低不平的感觉,而且有的部分凸起来的地方是平的,那是磨过的,因为喷沙了以后不经过抛光打磨的话,喷沙面太粗糙也显示不出油脂的感觉。由于滚磨过程相当于抛光,所以表面往往光泽很强。这与和田玉的传统加工不一致,和田玉雕磨的表面往往是亚光而不是亮光。
另外,假皮色浮于表面,颜色虽然鲜艳,但没有过渡的自然层次感,鲜艳刺眼,看起来不舒服,而且显得干涩,没有油润感觉。
看子料的毛孔时不要直光看,拿着玉料测光看,只要是抛光过的料或是做过假的料,表面都有一层光洁面,破坏了原始的毛孔层,所以抛光越好的料越不容易看到毛孔。
假毛孔的表面直观看上去毛孔都是顺着一个方向走的,没有那种大小不一、高低不平的感觉,而且有的部分凸起来的地方是平的,那是因为磨过、喷沙了以后不经过抛光打磨的话,喷沙面太粗糙也显示不出油脂的感觉。
真正的“汗毛孔”
无论造假的手段多么高明,假子料的质地、颜色等都不会像天然子料那么细腻、鲜活。所谓的“汗毛孔”也没有那么规则,油润自然,更没有真正子料那么有灵性和亲和力。子料的毛孔可是会呼吸的哟,你能感觉到吗?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五年是古玩精品的价值增长期:手里有好东西的藏家一定要沉住气!
- 耿宝昌:明代成化青花到代几大特征,看这几点就够了!
- 增值率95%的收藏品,艺术品将在未来十年成为“全民刚需”!
- 别再抱怨藏品卖不出去了,这个机会你抓住了没有?
- 艺术品收藏投资利润高达千万倍!这是富豪大量进圈的原因
- 博物馆专家预测:这些就是未来中国的天价文物
- 国务院最新政策:激发艺术品活力,推动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
- 只要藏品不假,任凭风吹雨打,市场正在检验着谁才是真正的收藏家
- 一名真正的收藏家要有的素质,看你具备几点?
- 当前艺术品收藏最有潜力的六大类以及艺术品市场经济大爆发趋势势不可挡!
- 民间藏品难出手,无非是渠道问题,这些交易方式值得一看
- 藏家必须知道:什么是传世文物?其界限在哪里?
- 打通文物艺术品金融资产化渠道:开启收藏市场新纪元!
- 收藏趋势: 富人的财富增值速度将拉动艺术品价格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