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市场新动向:业绩下滑、转向亚洲、结算难
【中华收藏网讯】在第二年秋季公布上年度艺术品市场的数据分析,是各家国际统计机构多年来的惯例。8月18日,中拍协与artnet在上海联合发布《2016年中国文物艺术品全球拍卖统计年报》(以下简称《报告》),我们也得以清晰地回顾2016年世界艺术市场的发展动向,特别是中国乃至亚洲市场的经营特点。其中“业绩下滑”“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向亚洲转移”“结算问题严重”等语句尤为显眼。
关键词之一:业绩下滑。整体业绩下滑是去年全球市场共同面临的问题,这在全球中国文物及艺术品拍卖板块体现得尤为明显。《报告》指出,境外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成交总额同比上年度下降了24%,幅度可谓不小。而在经历了两年回落后,中国内地艺术市场的业绩在2016年有所回升,总成交额48.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34.1亿元,含佣金),同比增长7%.但这个结算数据的出现需要考虑到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因素,如果以美元计算,中国内地市场成交总额自2012年至今并未出现增长。
关键词之二:转向亚洲。如果说全球市场整体表现平淡已经是2016年的基本趋势,“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向亚洲转移”则透露出文物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新动向。《报告》指出,2016年境外经营中国文物艺术品的拍卖企业数量为324家,其上拍量和成交量分别较上年下降了13%和6%.境外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总额也同比下滑27%,降至1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2亿元)。虽然2016年冬季的纽约亚洲艺术周盛况空前,“藤田美术馆珍藏”专场的数件中国书画、青铜器拍卖价格再攀新高,但它的成功显然要归功于这批“藤田珍藏”的偶然出现。
目前全球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正逐渐向亚洲集中。2011年至2016年期间,亚洲(不包含中国内地)各地区在境外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所占份额则相应从66%提升至78%,而北美与欧洲的份额却从33%降至21%.受到中国内地相关法律法规日益严格的影响,香港也成为了瓷器、青铜器等珍贵古董的交易重镇。而在中国内地市场,书画依然强势地占据63.68%的市场份额。其中古代书画总成交额56.23亿元,较上年增长48.36%,为增长最快的门类。当代书画成交额为11.81亿元,较上年下降39.09%,是所有门类中降幅最大的。目前唯一稳定抬升的板块依旧是古籍善本。2016年古籍善本在境外的成交均价已经达到4.7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2.4万元/套。
关键词之三:结算难。每年的夏季,各地区的2017年秋拍筹备已拉开帷幕。从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减量增质仍然是各家经营机构需要坚持的政策,不过结算问题依旧是内地市场中的主要障碍,甚至有日益严重的趋势。《报告》显示,2016年只有51%的买家为他们的拍品付清了款项,而在2015年这个数字是58%.这就意味着在去年中国内地市场虽有48.3亿美元的总成交额,经营者可能仅收到了约28亿美元。而且分期付款、长期拖欠尾款,甚至违约拒付等情况在高价拍品中更为严重,在1000万元以上的高价拍品中,结算比例更低,约有47%,比上一年下降5个百分点。这对于冀望通过高端市场复苏的内地拍卖业而言无疑是一个隐患。
总体看来,虽然随着拍品总体质量的提升,中国内地市场成交率在过去两年内持续提高,2016年回升至51%.但却因为“结算难”,中国艺术品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二八现象”的隐患看起来更大了。据《报告》统计,从成交拍品数量上来看,中国低端艺术品市场(50万元以下)体量与2015年基本持平。中端市场(50万至1000万元)和高端市场(1000万元及以上)的成交拍品数量却同比增长26%和30%.如果拍而不付的问题积聚在高价位拍品区域,这一板块的成交总额再漂亮,都只是虚幻的“空中楼阁”,未来的市场动向仍然吉凶难料。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收藏高手说:不是不跟你玩,而是根本没法玩
- 越高级的东西,越简单,古董也一样!
- 为何说收藏界的真正力量在民间,看下各路民藏大家的分析
- 老行家预测:未来最热门的藏品或是这些...
- 齐白石十幅罕见作品,画出了生命的精彩
- 投资书画建议: 如何步入正确投资名人书画?
- 新资产,新政策!艺术品市场要井喷!
- 什么是隐形财富?古玩艺术品就是最大的隐形财富!!!
- 艺术品现在升值率达到了98%!投资好的艺术品就是坐等赚钱!艺术品现在升值率达到了98%!投资好的艺术品就是坐等赚钱!
- 马未都:收藏已变为商业的博弈
- 艺术品现在升值率达到了98%!投资好的艺术品就是坐等赚钱!
- 2025年是希望之年!艺术品以不可抵挡的势头,成为新的金融资产!
- 艺术品收藏将带来一波收藏家的暴富潮,新时代,新模式,新发展!
- 中国艺术品“走出去”之路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