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光怪陆离当正途
【中华收藏网讯】陆俨少是著名书画家,他说过这样一段话,“一旦遇到好画,对我有补益的,便抓住不放,尽情去看,先看其总的气象、韵味、格调、经营位置,虚实取势,然后再看用笔、用墨,要随着它的起笔落笔、横直走向、起伏徐疾、设色滃淡,全然默记于心,只要眼睛一闭,便如在目前”。他这段本是谈绘画中的临摹,只是其中一句“只要眼睛一闭,便如在目前”,笔者觉得在书画艺术中,放之皆准。倘若以此去衡量当今画坛的一些现象,不难分出良莠。
书画,可以说是一个视觉上的艺术,人们常常用身临其境来形容那些技艺、意境均十分高超的绘画,这与陆俨少所说的“便如在目前”有异曲同工之妙。细细品味传世名画,可于青绿山水中观山河壮阔,于水墨中见亭榭雾霭,于碑书见气势,于狂草见洒脱等,而非单纯的见“形”却不得“意”。之所以提及传世之作,其实是想和当下一些浅薄艺术行径做对比。它们确实“另类”,却脱离了艺术的本源,以光怪陆离为噱头,行艺术偏颇之道,说“如在目前”是不可能了,剩下的只是“不如不见”。
分析其动机,不外乎吸引观者,提高关注度,获得一时之利。故而这些艺术行径者,并不在意修炼技艺,却心向“剑走偏锋”。如今在网络上经常能见到一些引发网友讪笑的奇特行径,仿若误入“镜花缘”,得见各种奇形之“艺”。仅仅作为谋生的手段,其实也无可厚非,世间行业那么多,戏剧亦有生旦净末丑的各种角色,但打上艺术的旗号,这一切都变味了。
中国的书画艺术应该都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从用笔到用墨,从布局到质感,各种画派基本都有完整的画理和技法。不是说这些就是“老派”的做法,今人就不用去管了,可以胡乱编造。古往今来的许多大家均有清晰可循的师从之路和画技法转变之道,这些都是建立在应有的中国书画艺术传承上的。摈弃这些,搞些光怪陆离的行径来作画,那能说画的是什么?还是说画只是媒介,表演艺术才是天职?如果真的是这样,那真的和“如目在前”的书画艺术没有任何关联了,或许只是个行为艺术表演家吧。
各个博物馆里均有不少传世的书画,北京故宫的大展一开,人们摩肩擦踵,可见,人们还是更喜爱那些“只要眼睛一闭,便如在目前”的艺术作品的,有精力磨炼表演艺术的。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从收藏家视角看中国艺术品:未来十年发展与趋势走向
- 书画艺术——当代人守住财富的“新密码”
- 3亿汝窑洗子惊世成交:一场没有硝价的文明争夺战,看懂的人都沉默了
- 一场资本与文明的合谋:艺术品市场正在悄悄改写财富游戏的底层逻辑
- 国 家: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先看先知!
- 全民收藏的今天,古玩市场还有“漏“可捡吗?你知道怎么捡吗?
- 藏得住,才值钱:真正会涨的藏品,往往看起来不起眼
- 鉴别真假蛤蜊光:看这篇就够了!
- 未来瓷器收藏市场:哪些瓷器品类将脱颖而出?
- 成功人士为何都钟爱收藏?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有三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别争了:这才是未来古董文物鉴定的方向
- 龚经强:如何建立权威的文物艺术品鉴定体系?
- 民藏曙光:不问来处,科学确真才能开启黄金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