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在沪使用的邮政戳重现:是爷爷百年前用一幅唐寅画换来
【中华收藏网讯】今天是世界邮政日。一枚百年前的“大团邮局”邮政戳的实物工具,近日在上海浦东新区大团镇丁志元老伯家中被发现。
该实物工具底部是用圆形的纯铜制成,文字刻的是阴文,外径32毫米,边框为单线,分内外两圈,内径为19毫米,有中英两种文字,内圈中间的汉字“大团邮局”分上下两排书写,外圈上部有“POSTOFFICE”,下部有“TATWAN”英文字样,上部译文是邮局,下部译文是大团。圆形的纯铜上部是用犀牛角制成的椭圆形手柄。
年已六旬的丁老伯告诉记者,当年他爷爷在大团镇上经营一家杂货店,附近就是英国人开的邮局。1911年,英国人邮局关闭的时候,爷爷用一幅唐伯虎的画换到了这枚盖邮戳的工具。爷爷将这枚盖邮戳的工具给了其父亲的,50年前父亲又将它给了他。为了研究这枚盖戳工具,他曾经请教过一些中国邮政历史研究人员和集邮爱好者。
据专家介绍,这枚盖邮戳的工具没有日戳,是一枚盖纪念戳的工具,而用犀牛角与铜结合制成的盖戳工具极其罕见。它见证了中国近代邮政的一段历史。
中国近代邮政始于清代,清代在建立大清邮政之前,曾有过一段客邮和海关兼办邮政。客邮(指外国在华邮政机构)是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领土上强行设立的邮局。1834年,英国擅自在我国广州设立收信所,免费为英侨传递信件。这是帝国主义列强最早在我国国土上开办的邮政机构。此后美国、法国、俄国、日本、德国都先后在中国设立各自的邮局。
1861年,英国擅自在上海英租界设立邮局,称为“英国驿务署”,又称“大英书信馆”。此后,法、美、日、德、俄五国也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相继在上海各地设立邮局,称之为“客邮局”。这些形形色色的客邮机构随着清末中国近代邮政的创办而渐渐被撤销、淘汰或取代。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五年是古玩精品的价值增长期:手里有好东西的藏家一定要沉住气!
- 耿宝昌:明代成化青花到代几大特征,看这几点就够了!
- 增值率95%的收藏品,艺术品将在未来十年成为“全民刚需”!
- 别再抱怨藏品卖不出去了,这个机会你抓住了没有?
- 艺术品收藏投资利润高达千万倍!这是富豪大量进圈的原因
- 博物馆专家预测:这些就是未来中国的天价文物
- 国务院最新政策:激发艺术品活力,推动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
- 只要藏品不假,任凭风吹雨打,市场正在检验着谁才是真正的收藏家
- 一名真正的收藏家要有的素质,看你具备几点?
- 当前艺术品收藏最有潜力的六大类以及艺术品市场经济大爆发趋势势不可挡!
- 民间藏品难出手,无非是渠道问题,这些交易方式值得一看
- 藏家必须知道:什么是传世文物?其界限在哪里?
- 打通文物艺术品金融资产化渠道:开启收藏市场新纪元!
- 收藏趋势: 富人的财富增值速度将拉动艺术品价格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