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 当代艺术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
【中华收藏网讯】近30年,中国艺术界关于当代艺术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今年,西安2017当代艺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组委会作为当代艺术的支持方,邀请了知名学者黄河清等人参会,黄河清作为反方受邀。他在会上就“当代艺术是骗局问题”和主办方展开了激烈辩论,在会场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和热议。闭会后,双方辩论仍意犹未尽,先后在纸媒上继续展开唇枪舌战。然而,论辩已结束,辩驳双方似乎各占其理,结果难以判断。却留给当代艺术家们一团尴尬或一脸茫然,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问题,去重新思考和定位。中国当代艺术今后该如何走?该何去何从呢?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刚刚开始接触到当代艺术,艺术家们多少显得迷茫和不知所措,更多的是对当代艺术充满新鲜感和对西方当代艺术的模仿。然而,30多年过去了,当代艺术在中国有了较大的发展,经过时间的过滤,留下了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但从哲学和美学层面看,中国当代艺术主体依然效仿严重,没有上升到中国文化背景下思考实践,其价值观混乱,甚至也没有道德标准。然而,研讨会从认识概念模糊上升到理论层面的探讨辩驳,对国内的中国当代艺术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对于当代艺术实践者来说,反方意见直指要害,也不失为当代艺术今后发展的一方良药。
追溯其源,当代艺术在早期,颇具代表性的是,最初以杜尚1917年现成品小便池《泉》的送展,和1919年给蒙娜丽莎画胡子等作品,以反传统、反美学为手段出现。近30年,此类作品在中国变着花样不断出现,其精神实质仍然没变。这类作品在中国的肯定和推行,无疑对以儒释道精神美学为基础的中国文化体系,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和解构,这是需要谨慎对待的。
从中国的文化形态来说,较之西方,中国传统艺术有它的独特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但其发展是艰难的,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缺乏生机和动力,虽有展望空间,但是需要突破口。近些年,传统绘画国油版雕的发展,探索性和创新动力不足,存在的问题难以自我消除,既缺乏学术前沿性也缺乏批评性,批评失语,审美标准混乱。问题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诸多画家集中于绘画本体的研究,如构图、色彩、结构、形式等绘画基本语言,对当下现实问题漠不关心,作品缺乏问题意识即当代性。二是艺术家为诸多展览、课题、评职、市场等问题而奔波,丧失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诸多艺术家因绘画品格低下而裹足不前,难以突破。三是体制规范过多的牵制和局限,艺术家难以实现自我、突破自我。所以,绘画艺术门类供血不足,发展缓慢,急需突围。
当代艺术往往通过一些非架上手段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抨击,以引起人们对文化现象、社会弊病和丑恶现象的关注和鞭挞。较之文学、绘画、音乐更加有力、直接和具有时效性。然而,当代艺术这一方面恰恰是文学和传统艺术难以达到的地方,对各种社会诟病和艺术问题具有较大的刺激和反作用,这是需要客观认识的。但是反过来说,否定传统文化为理由进行实践的当代艺术,在中国注定是短命的。具有批判性和揭示性是当代艺术的一个突出特征,这和传统文化、当代绘画并不冲突,只是较之当代绘画更为尖锐和激烈。两者各司其能,共同促进中国社会文化智性发展,当代艺术才会走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故而,彻底摆脱西方艺术观念模式,立足于中国思想文化基础上的中国当代艺术才有出路。尤其是年轻的当代艺术实践者们,更应慎而行之,把握宏观的文化观和价值观,方能真正进入当代艺术语境,实现当代艺术的人文价值。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古玩艺术品成为新资产,当下也是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你给藏品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了吗?备案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转手变现!国家政策的推行目的就是让市场活跃起来!
- 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 2025 年艺术品市场: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寻找机遇与挑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艺术品收藏新机遇来临!
- 2025年3月1日,新的文物法即将实施,开启了民间收藏新时代!
- 艺术品市场新政策激活投资热潮,收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未来3 - 5年艺术文化市场:大力推进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最少1000家!
- 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就要大变天了,艺术品变现将全面打通!
- 2028:书画艺术品交易市场——文化经济腾飞的引擎!
- 2025弘仁元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于元月18日(上午9:30开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