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收藏愈显大众化 未来格局会怎样?
【中华收藏网讯】经历多年民间发展之后,陈年白酒收藏正在进入规范化和组织化的新阶段。
据统计,我国现有酒类收藏爱好者60多万人,其中藏品规模在万瓶以上的达数万人,这些藏品主要集中在17大名酒和地方名优白酒,民间收藏市场的交易总额约为50亿元,体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国内老酒收藏规模巨大、群体广泛、种类丰富,虽长期处于民间自发状态,却也是一个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和文化价值的市场。
2014年,鉴于老酒收藏前期衍生的不和谐现象,官方协会开始规范老酒收藏市场管理,保障老酒市场价值。
除了中国收藏家协会烟酒茶艺收藏委员会正式投入运营,两大国家级酒类行业协会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和中国酒业协会也先后成立了名酒收藏委员,通过组织对名酒鉴定、收藏、估价、拍卖和出具权威鉴定文件证书等一系列规范和引导措施,引导老酒市场秩序。
行业协会的规范管理和引导秩序,显现出了当下老酒收藏市场的持续升温现象。
随着中国名酒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以及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享受,老酒的收藏和交易日渐壮大,逐渐告别小众规模。
2008年,随着玉石、家具、字画、艺术品、钱币、邮品和茶叶等收藏市场进入成熟期或衰退期,老酒行业异军突起,拍卖市场更是屡创记录。
2013年之后,老酒市场正式进入了爆发期或成熟期。
2014年4月,贵州省拍卖一瓶55度、1992年产的老酒,最后拍出996.8万元天价。社会对老酒的关注也再次升高、市场运转渠道的多样,甚至导致某些老酒品种一年涨幅高达50%到100%。
进入2015年,老酒市场再次引发业界关注。
1月中旬,在四川泸州举办的“纪念‘中国白酒扬威世界100周年’名酒收藏拍卖会”上,两个小时,62件老酒标的全部拍出,拍卖总金额高达3500万元。
老酒大热的背后,显示不仅是小众在热爱,更有着庞大的群众消费基础支撑。
从以往的圈子交流到现在大众交易,更是凸显出高净值群体对老酒的消费渴望,他们普遍有收藏的习惯,平均收藏的时间超过4年,收藏选择多种多样,除了热衷收藏艺术品,也青睐消费老酒。
具体来看,从2014年开始,到今年仍未停止,北京、上海、杭州、济南、郑州和长春等城市的小区门口和市场内,均出现随处可见“重金收购老酒”的广告。打开百度新闻,搜索“老酒”一词,也能看见很多城市都在举办老酒鉴宝的活动,普通消费者欣赏、收藏老酒的热情尤胜以往。
老酒收藏的持续升温,显示了行业不断创新的活力。
在白酒消费市场不振、名酒价格一降再降之下,推动老酒收藏也成为酒企与消费者沟通的新平台。
拥有名酒的品质、历史、艺术和收藏价值,老酒可以看作酒类消费的一种高级形式,更加容易引起消费对酒类产品的价值认同。
可以说,每一次老酒收藏和消费行为,都是对酒质和文化的体验加深,与人分享一瓶经过收藏的老酒、名酒,更具仪式感和故事性,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情感体验。
老酒饮用更强调体验式消费,酒企和消费者借此可产生深度互动,从而变陈述式传播为互动型传播,让消费者认识到白酒的真实价值。
借力老酒收藏,很多酒企完成了变革与创新,让公众参与其中,改变了酿酒行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对立隔阂关系,酒类生产、营销、消费等也迎来全新变化,为酒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发展动力。
从借力酒类收藏出发,酒企发散出更多的创新思维:体制和机制的变革,结构与模式的重建等等。
我们相信,未来的老酒收藏还将出现新的阶段,更多的消费者会去品味老酒更加香醇的感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视老酒收藏之为大众化投资项目。
老酒收藏将愈来愈显大众化。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的天价文物是什么?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从文化到财富: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惊人崛起
- 古玩市场:经营模式正在转换,别傻乎乎的跟不上
- 为什么“中国瓷器”已成为全世界收藏投资的硬通货
- 官员财产申报“新政”,让艺术品成“合理配置资产”的最佳途径!
- 古玩行情低迷?这样的藏品越卖越贵,还不愁卖!
- 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五大技术革命,重塑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经济格局,未来已来!
- 最后的资源争夺战: 古玩艺术品投资!
- 阿里进军艺术品金融银行业务:变革与机遇!
- 艺术品资产化:第三次财富大洗牌,你能抓得住吗?
- 艺术品投资的黄金时代:资本、抄底与政策的机遇盛宴!
- 2025:艺术品市场的黄金破晓与牛市征程…
- 民间收藏变现:这些新的实践模式值得借鉴!